東方霍亂英文解釋翻譯、東方霍亂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holera orientalis
分詞翻譯:
東方的英語翻譯:
east; eastward; orient
霍亂的英語翻譯:
cholera
【醫】 cholera
專業解析
東方霍亂(Oriental Cholera) 指曆史上在亞洲地區(特别是印度次大陸)起源并爆發的特定霍亂大流行。該術語源于19世紀西方對霍亂地理起源的認知,特指由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 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其核心特征包括:
- 病原與傳播:由O1或O139血清群霍亂弧菌引起,通過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經糞-口途徑傳播。
- 典型症狀:以劇烈無痛性水樣腹瀉(“米泔水樣便”)、嘔吐、快速脫水、電解質紊亂為特征,嚴重者可緻循環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 曆史背景:該名稱反映了19世紀初霍亂從印度恒河三角洲向全球擴散(共6次大流行)的認知。西方醫學界最初将其視為來自“東方”的獨特瘟疫,故稱“東方霍亂”。
- 現代認知:隨着科學進展,“東方霍亂”一詞已不再具有嚴格醫學分類意義。現代醫學統稱為霍亂(Cholera),強調其全球分布而非特定起源地。病原學、治療及預防措施(如口服補液、靜脈補液、抗生素、安全飲水和疫苗)適用于所有地區的霍亂。
“東方霍亂”是特定曆史時期對亞洲起源霍亂大流行的稱謂,現已被更準确的醫學術語“霍亂”取代,指代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腹瀉病。
來源: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Cholera Fact Sheet: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holera
History of Cholera Outbreaks (Academic Referenc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61070/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 Cholera: https://www.cdc.gov/cholera/index.html
網絡擴展解釋
“東方霍亂”并非現代醫學或流行病學的規範術語,但結合曆史背景和霍亂的傳播特點,可以理解為曆史上起源于亞洲地區(尤其是印度恒河三角洲)并引發全球大流行的霍亂。以下是具體解析:
1.詞義來源與背景
- 霍亂最早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性流行。19世紀初(1817-1923年),霍亂從該地區擴散至全球,形成六次世界性大流行。由于當時歐洲将亞洲稱為“東方”,因此這類起源于亞洲的霍亂被稱為“東方霍亂”。
- 現代醫學中,霍亂弧菌分為O1群和O139群,其中O139型于1992年在孟加拉國首次發現,仍屬于亞洲地區的高發病原體。
2.疾病特征
-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甲類傳染病,以劇烈腹瀉、嘔吐、脫水為主要症狀,嚴重時可導緻循環衰竭和死亡。
- 傳播途徑以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為主,夏秋季高發,沿海地區(如中國廣東、浙江等)易出現散發案例。
3.曆史影響
- 在19世紀的全球大流行中,霍亂從印度經貿易路線傳播至中東、歐洲和美洲,造成數千萬人死亡。這種跨洲傳播強化了其“東方起源”的标籤。
- 中醫古籍中提到的“霍亂”涵蓋範圍較廣,包括真性霍亂和類霍亂(如急性胃腸炎),而現代醫學已明确區分病原類型。
4.現代防控
- 通過隔離患者、加強水源衛生、口服補液和抗生素治療(如四環素、環丙沙星等),霍亂病死率已大幅下降。
- 我國将其列為甲類傳染病,要求2小時内上報并嚴格管理。
“東方霍亂”更多是曆史語境下的稱呼,反映霍亂在亞洲的起源及早期全球傳播路徑。現代醫學已不再使用該詞,但亞洲地區仍是霍亂防控的重點區域之一。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護人波形記錄法城鎮參議會大吻合動脈電傳機用戶矽鋇铍礦化學酶肌動球蛋白結構組合緊束因數記日志聚氨酯-脲聚變燃料鋸齒波狀電流鍊黴黑素臨界區麥糊麻木的貿易歧視排糞道皮特羅夫斯基氏反應恰-格二氏夾權标社會保障稅省吃儉用實際限度食利人水解澱粉的書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