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脲英文解釋翻譯、聚氨酯-脲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polyurethane-urea
分詞翻譯:
聚氨酯的英語翻譯:
【化】 polyurethane
脲的英語翻譯:
【化】 carbamide; urea
【醫】 carbamide; urea-; ureo-; usea
專業解析
聚氨酯-脲(Polyurethane-urea)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其分子鍊中同時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團(urethane)和脲基團(urea)。該材料通過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形成聚氨酯)及胺類擴鍊劑(形成脲鍵)的共聚反應制備,兼具聚氨酯的柔韌性與脲基的剛性結構。
從化學結構角度分析,聚氨酯-脲的硬段由脲鍵和異氰酸酯組成,軟段則來自多元醇長鍊。這種微相分離結構賦予材料優異的機械強度(拉伸強度可達50-80 MPa)和耐水解性。與普通聚氨酯相比,脲鍵的引入顯著提升了材料的耐熱性(玻璃化轉變溫度提高約20-40℃)和抗蠕變性能。
在工業應用中,該材料主要用于:
- 汽車領域:制造保險杠、密封條等耐沖擊部件(美國化學學會材料年鑒記載其能量吸收效率比傳統橡膠高30%)
- 生物醫學:人工心髒瓣膜塗層、藥物緩釋載體(《生物材料學報》證實其生物相容性符合ISO 10993标準)
- 工業防護:礦山機械耐磨襯裡、海洋工程防腐塗層
根據《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測試數據,典型聚氨酯-脲材料的斷裂伸長率可達400-600%,邵氏硬度範圍在75D-85D之間。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标準D638-22詳細規範了其力學性能檢測方法。
網絡擴展解釋
聚氨酯-脲(Polyurethane-Urea)是一種結合了聚氨酯(PU)和聚脲(Polyurea)結構特征的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鍊中同時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團(-NHCOO-)和脲基(-NHCONH-)。以下是詳細解釋:
1.結構與合成
- 化學組成:聚氨酯-脲由異氰酸酯(含-NCO基團)與多元醇(含-OH基團)和胺類擴鍊劑(含-NH₂基團)反應生成。其中,多元醇與異氰酸酯形成氨基甲酸酯鍵(聚氨酯結構),胺類擴鍊劑則與異氰酸酯形成脲鍵(聚脲結構)。
- 合成方法:例如,通過預聚體法先将聚醚二元醇與異氰酸酯反應生成預聚物,再通過胺類擴鍊劑(如二乙烯三胺)引入脲鍵,最終形成聚氨酯-脲結構。
2.性能特點
- 機械性能:兼具聚氨酯的彈性和聚脲的高強度、耐沖擊性。例如,通過氫鍵和π-π堆積作用形成超分子網絡,顯著提升材料的韌性和界面穩定性。
- 功能特性:高極性基團(氨基甲酸酯、脲基)可增強與锂鹽的相互作用,用于固态電解質時能提高锂離子遷移數(達0.6以上),減少極化效應;水溶液體系則可通過調整分子量實現粘度調控。
3.應用領域
- 新能源領域:作為固态聚合物電解質,用于長壽命锂金屬電池。
- 塗料與膠粘劑:例如萬華化學開發的易增稠水分散體,適用于環保塗料、皮革塗飾等。
- 防水材料:噴塗型聚氨酯-脲兼具快速固化(類似聚脲)和彈性(類似聚氨酯),適用于建築防水和工業防護。
4.與聚氨酯、聚脲的區别
- 聚氨酯:以氨基甲酸酯鍵為主,柔韌性好但耐候性較弱。
- 聚脲:以脲鍵為主,反應速度快、力學性能優異,但成本較高。
- 聚氨酯-脲:結合兩者優勢,通過調整氨基甲酸酯與脲鍵比例,平衡性能與成本。
5.擴展知識
- 命名規範:根據美國聚脲發展協會定義,聚氨酯-脲屬于混合體(Hybrid),異氰酸酯組分與含羟基/胺基的樹脂組分共聚形成。
- 改性方向:如引入剛性萘環或陽離子基團,可進一步優化導電性、溶解性等。
如需更深入的化學式或制備工藝細節,可參考相關專利及論文(如、3、4)。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