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英文解釋翻譯、東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E.germany; east german; east germany
分詞翻譯:
東的英語翻譯:
east; master
【經】 E.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專業解析
東德(Dōngdé)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背景解析
一、基礎定義
東德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GDR)的簡稱(1949-1990),指二戰後由蘇聯占領區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西德(聯邦德國)并存。英語對應:East Germany(地理政治實體)或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正式國名)。
二、政治經濟特征
- 社會主義制度:實行計劃經濟,執政黨為“統一社會黨”(SED),政治結構效仿蘇聯模式。
- 計劃經濟與國有化:工業、農業全面國有化,中央計劃主導資源配置。
- 來源:德國曆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三、重要曆史節點
- 1949年成立:蘇聯占領區宣告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首都東柏林。
- 1961年柏林牆修建:為阻止居民逃往西德,建造隔離屏障,成為冷戰象征。
- 來源:柏林牆紀念館(Berlin Wall Memorial)
- 1990年兩德統一:東德并入聯邦德國,結束分裂狀态。
- 來源:德國聯邦政府檔案(Bundesarchiv)
四、文化與社會符號
- “Ostalgie”(懷舊文化):統一後部分民衆對東德時期生活的 nostalgic 情結,反映于影視、商品(如特拉比汽車)。
- 來源:萊比錫當代曆史博物館(Zeitgeschichtliches Forum Leipzig)
五、當代語境使用
作為曆史術語,“東德”需标注時間範圍(1949-1990),避免與統一後的德國東部地區混淆。英語翻譯需區分:
- 曆史國家:East Germany(例:She grew up in East Germany.)
- 地理區域:eastern Germany(例:Dresden is in eastern Germany.)
參考來源:
- 大英百科全書: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 德國曆史博物館:DDR History Collection
- 柏林牆紀念館:History of the Berlin Wall
- 德國聯邦檔案館:German Unification Documents
- 萊比錫當代曆史博物館:Ostalgie Exhibition
網絡擴展解釋
“東德”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語: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縮寫DDR)的俗稱,是二戰後在德國東部蘇占區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概況
- 存在時間:1949年10月7日成立,1990年10月3日與西德統一後消亡。
- 首都:柏林(東柏林),與西柏林分屬不同政治實體。
- 政治制度: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執政黨為德國統一社會黨,經濟上采用計劃經濟體制,是華沙條約組織和經濟互助委員會成員。
2.曆史背景
- 二戰後,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占領。1949年,蘇聯占領區成立東德,美英法占領區合并為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 1990年兩德統一後,東德并入西德,原東德地區成為德國新聯邦州。
3.國家象征
- 國旗:黑、紅、金三色旗,中間為象征工農聯盟的國徽(錘子代表工人,圓規代表知識分子,谷穗代表農民)。
- 國際地位:被普遍視為蘇聯的衛星國,外交政策與蘇聯高度一緻。
4.與西德對比
- 政治經濟:東德為社會主義國家,西德為資本主義國家;東德經濟水平僅為西德的四分之一,技術差距約20年。
- 地理範圍:東德領土涵蓋今德國東北部,面積約10.8萬平方公裡,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接壤。
5.社會影響
- 統一後,東德遺留問題(如經濟轉型、身份認同)仍對德國社會産生影響。
如需擴展閱讀,可參考來源、3、4、7、9。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螯黴素擺動假說巴韋耳氏手術表面色譜法操縱市場操作數有效地址超聲凝聚吃重串聯繞組傳輸極限垂體性假脊髓痨處理機連接達馬托氏征靛紅原酸點溶接芳基重氮化合物肥大性咽炎分子環路弗朗西斯氏三味丸關節強硬性脊椎炎堿法制漿監事會接收放大器金屬零件計算機制圖法泥炭企業建建築鞣花鞣質伸張度為了詐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