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英文解釋翻譯、惰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indolent; lazy
例句:
- 我受夠了他的懶惰和粗心。
I am fed up with his laziness and carelessness.
- 她的懶惰讓我氣憤。
Her laziness maddens me.
- 這名雇員因為懶惰而被解雇。
This employee was dismissed for laziness.
- 他非常懶惰,整天睡覺。
He is a very lazy person, sleeping all day.
- 他這個人太懶惰,真想在他屁股上踢一腳。
He is so lazy; he could do with a good kick up the rear.
- 這個懶惰的女孩正夢想着嫁給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再工作。
The lazy girl is dreaming of marrying a millionaire and therefore won't do any work.
- 人性的弱點之一是懶惰。
One of the frailties of human nature is laziness.
- 她漸漸懶惰起來。
She is getting lazy.
專業解析
"惰"的漢英詞典釋義及語義解析
一、基本釋義
"惰"(拼音:duò)在漢語中為形容詞,核心語義指"懶散、不積極"。英語對應詞包含"lazy"(懶惰)、"indolent"(怠惰)、"sluggish"(遲緩的)。《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将其定義為"缺乏積極主動性,行動遲緩"的狀态。
二、詞性擴展與語義場
- 動詞用法:古漢語中可作動詞,表"懈怠",如《論語·為政》"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是故惡夫惰者"(《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複合詞衍生:
- 惰性(inertia):物理學術語引申為抗拒改變的特性,如"化學惰性氣體"(《牛津漢英大詞典》第二版);
- 惰怠(slackness):多用于管理學語境,描述工作态度消極。
三、文化語義延伸
儒家經典中"惰"含道德批判色彩,《孟子·告子下》強調"勤則不匮,惰則廢",将惰性視為德行缺陷(王力《漢語史稿》)。現代心理學則從行為動機角度分析其為"成就動機低下"的表現(《心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四、權威例句
- 古文例:"民生在勤,勤則不匮。宴安自逸,歲暮奚冀?"(陶淵明《勸農》);
- 現代用例:"長期惰于思考會導緻思維僵化"(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用例庫)。
網絡擴展解釋
“惰”是一個漢字,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本義
指懶散、懈怠,與“勤”相對。如“懶惰”“怠惰”等詞均強調行動或态度上的消極性。
示例:
-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來會葬,惰而多涕。”
- 《墨子·修身》:“雄而不修者,其後必惰。”
-
引申義
- 不恭敬:古義中表示對人或事的不敬态度。
- 衰敗、敗壞:如《管子·形勢解》提到“人惰而侈則貧”,将“惰”與生活狀态關聯。
- 化學性質不活潑:如“惰性氣體”指物質不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性質。
二、古籍例證
- 經典文獻引用
- 《說文解字》:“惰,不敬也。”
- 《虞書·益稷》:“股肱惰哉,萬事堕哉!”
- 《圍爐夜話》:“教人先去驕、惰二字。”強調教育中需克服惰性。
三、現代應用
- 日常語境
多用于描述消極行為或心理,如“惰性”可指不願改變習慣的傾向。
- 科學術語
化學中的“惰性”指物質穩定性,如氮氣等惰性氣體。
四、字形與結構
- 部首:忄(豎心旁),與心理狀态相關。
- 筆畫:共12畫,筆順為“丶丶丨一ノ一丨一丨フ一一”。
- 造字法:形聲字,從心、隋省聲。
五、反義與關聯詞
- 反義詞:勤、奮。
- 關聯詞:惰性、惰慢、驕惰(多含貶義)。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惰”既承載傳統文化中對品行的批判,也在現代語言和科學中衍生出更豐富的含義。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的平注射液保壓閥編目優先級唇緣出人頭地存信器超高速緩存代數和分部分批成本會計甘草酏格式修改共電沉積股權紅外線幹擾虹吸滑潤器後束淨效率空氣排代法冷水花屬隆起骨折氯酸钴免費贈送清淨曲晶石少脂飲食石蕊麥芽糖瓊脂石油煉廠控制室操作者水瀝青脫甲熔塔外彙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