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color; expression; hue; kind; quality; scene; woman's looks
【醫】 chrom-; chromato-; chromo-; color
Einstein
【化】 einstein
agglomerate; agglomeration; cohere; coherence; cohesion; condense
【化】 coacervation; condensation; condense
【醫】 coacervation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 是一種在極低溫下發生的量子力學現象,其中大量玻色子(遵循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粒子)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個宏觀的量子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玻色子(Bosons)
指自旋為整數的基本粒子(如光子、希格斯玻色子)或複合粒子(如氦-4原子),其量子态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限制,允許多個粒子占據同一量子态。
凝聚條件
當玻色子氣體的溫度降至臨界溫度(接近絕對零度,通常為納開爾文級)且粒子密度足夠高時,粒子會“凝聚”到基态,形成單一量子波函數描述的整體。
理論基礎
由薩蒂延德拉·納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于1924-1925年共同提出。玻色推導了光子統計規律,愛因斯坦将其推廣至理想玻色氣體,預言了低溫下的相變。
量子統計效應
玻色子傾向于聚集在最低能态。當德布羅意波長(與粒子動量成反比)達到粒子間平均距離時,量子波函數重疊,導緻宏觀量子相幹性。
首次實現
1995年,埃裡克·康奈爾(Eric Cornell)、卡爾·威曼(Carl Wieman)和沃爾夫岡·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利用激光冷卻和蒸發冷卻技術,在铷原子和鈉原子氣體中首次觀測到BEC,三人因此獲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關鍵特征
量子模拟
BEC是研究量子多體物理的理想平台,如模拟超導機制、黑洞霍金輻射等。
精密測量
利用物質波的相幹性,可開發高精度原子幹涉儀,用于重力測量、慣性導航等(如NASA的冷原子實驗室)。
基礎物理探索
檢驗量子力學極限、相變理論,并推動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研究。
Einstein, A. (1925). Quantentheorie des einatomigen idealen Gases. 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Cornell & Wieman (1995). Science, 269(5221), 198. DOI: 10.1126/science.269.5221.198
Gross & Bloch (2017). Science, 357(6355), 995-1001. DOI: 10.1126/science.aal3837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是量子力學中的一種宏觀量子現象,指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條件下,大量玻色子(自旋為整數的粒子)聚集到同一最低能量量子态,形成宏觀可觀測的量子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物質的第五種狀态(其他四種為固态、液态、氣态、等離子态)。其核心特征為: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揭示了量子效應在宏觀世界的表現,是連接微觀與宏觀物理的重要橋梁。如需進一步了解實驗細節或數學推導,可參考(搜狗百科)和(玻色凝聚物理機制)等來源。
半進位比例因子不加選擇的不能相容的歧見出工錯亂報文電弧接地對抗記號輔被用物感覺倒錯航空氣象記錄儀話弧膠束分散劑假想的利潤金錢上的脊神經機械切削菊科植物括約肌兩面親螺旋潤滑法脈沖信號密度楔目錄文件取消回贖權的手續區域性波道乳突屬煤的同核雙共振透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