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color; expression; hue; kind; quality; scene; woman's looks
【医】 chrom-; chromato-; chromo-; color
Einstein
【化】 einstein
agglomerate; agglomeration; cohere; coherence; cohesion; condense
【化】 coacervation; condensation; condense
【医】 coacervation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 是一种在极低温下发生的量子力学现象,其中大量玻色子(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粒子)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宏观的量子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玻色子(Bosons)
指自旋为整数的基本粒子(如光子、希格斯玻色子)或复合粒子(如氦-4原子),其量子态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限制,允许多个粒子占据同一量子态。
凝聚条件
当玻色子气体的温度降至临界温度(接近绝对零度,通常为纳开尔文级)且粒子密度足够高时,粒子会“凝聚”到基态,形成单一量子波函数描述的整体。
理论基础
由萨蒂延德拉·纳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于1924-1925年共同提出。玻色推导了光子统计规律,爱因斯坦将其推广至理想玻色气体,预言了低温下的相变。
量子统计效应
玻色子倾向于聚集在最低能态。当德布罗意波长(与粒子动量成反比)达到粒子间平均距离时,量子波函数重叠,导致宏观量子相干性。
首次实现
1995年,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卡尔·威曼(Carl Wieman)和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利用激光冷却和蒸发冷却技术,在铷原子和钠原子气体中首次观测到BEC,三人因此获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键特征
量子模拟
BEC是研究量子多体物理的理想平台,如模拟超导机制、黑洞霍金辐射等。
精密测量
利用物质波的相干性,可开发高精度原子干涉仪,用于重力测量、惯性导航等(如NASA的冷原子实验室)。
基础物理探索
检验量子力学极限、相变理论,并推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研究。
Einstein, A. (1925). Quantentheorie des einatomigen idealen Gases. 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Cornell & Wieman (1995). Science, 269(5221), 198. DOI: 10.1126/science.269.5221.198
Gross & Bloch (2017). Science, 357(6355), 995-1001. DOI: 10.1126/science.aal3837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是量子力学中的一种宏观量子现象,指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条件下,大量玻色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聚集到同一最低能量量子态,形成宏观可观测的量子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物质的第五种状态(其他四种为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其核心特征为: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揭示了量子效应在宏观世界的表现,是连接微观与宏观物理的重要桥梁。如需进一步了解实验细节或数学推导,可参考(搜狗百科)和(玻色凝聚物理机制)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