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内閣危機英文解釋翻譯、内閣危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ministerial crisis

分詞翻譯:

内閣的英語翻譯:

cabinet; government; ministry
【法】 cabinet; government; ministry

危機的英語翻譯:

conjuncture; crisis
【經】 crisis

專業解析

内閣危機(Cabinet Crisis)指代國家行政核心決策層因重大分歧或信任缺失導緻的治理困境,通常伴隨内閣重組或政府更疊。該術語在政治學中特指以下兩種典型情境:

  1. 議會制國家的信任危機

    當内閣(即由首相/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無法獲得議會多數支持時,可能觸發不信任投票。例如2022年英國約翰遜内閣因連串丑聞導緻57名官員集體辭職,這種現象在《牛津政治學詞典》中被定義為"集體責任機制崩潰"。

  2. 聯合政府解體危機

    在多黨聯合執政體系中,盟黨政策立場的根本沖突可能引發危機。德國2021年大選後社民黨、綠黨與自民黨耗時兩個月才完成組閣談判,被《歐洲政治研究期刊》列為典型案例。

該術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Cabinet Crisis",在《布萊克法律詞典》中被解釋為"行政機關因内部矛盾或外部壓力喪失正常履職能力的緊急狀态"。其憲政後果可能包含解散議會(如意大利2023年梅洛尼内閣危機)、提前大選或緊急狀态宣告等法定程式。

網絡擴展解釋

“内閣危機”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内閣)因政治矛盾、信任喪失或政策失敗而陷入的嚴重不穩定狀态,通常表現為内閣成員辭職、議會不信任或支持率驟降。以下是不同維度的具體解釋:

一、曆史案例中的内閣危機

  1. 19世紀普魯士漢澤曼内閣危機
    馬克思在《内閣危機》中描述了1848年普魯士的漢澤曼内閣危機。盡管議會已認定内閣瓦解,但内閣仍通過妥協苟延殘喘,暴露了議會與内閣間的權力博弈。馬克思指出,這種危機反映了政治體制的脆弱性和妥協的虛僞性。

  2. 俄國1908—1909年第一次内閣危機
    斯托雷平改革期間,沙皇、大貴族與杜馬(議會)圍繞權力分配産生沖突,導緻内閣瀕臨解體。這場危機凸顯了君主立憲轉型中的深層矛盾,最終加劇了俄國社會對立。

二、現代政治中的内閣危機

  1. 日本石破茂内閣危機(2024年)
    日本首相石破茂因經濟政策乏力、外交争議及民衆對領導能力的質疑,支持率跌至31%,進入“危險水域”。這反映了自民黨長期派系鬥争和日本政治生态的不穩定性。

  2. 伊朗内閣危機(1988年)
    溫和派與強硬派在戰争、人事安排等問題上分歧公開化,最終溫和派占據上風。此次危機體現了領導層内部路線鬥争的激化。

三、概念定義與制度背景

四、總結

内閣危機是政治體制矛盾的集中爆發,既有曆史共性(如權力争奪),也受時代背景影響(如經濟、外交問題)。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馬克思著作或日本、伊朗的政局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密類型苯三羧酸擦熱超微體登革熱電子理論二乙鉛非營業收益感覺運動的管托黑色石油産品桦科貨币利率交互程式镓酸記錯劑量學精神中樞的肌酸内酰胺酰酸己芴溴铵空隙的蠟核脈沖氩弧焊破壞性崩潰色素性内障十二進制水閘看守人數據完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