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uilt-in compressor ratio
inner; inside; interior; internal; within
【醫】 interior
【化】 reduction ratio
在機械工程領域,内部壓縮比(Internal Compression Ratio)特指内燃機氣缸在壓縮沖程中,氣體被壓縮前後的體積比值。該參數的計算公式為:
$$ text{壓縮比} = frac{V{總} + V{燃燒室}}{V_{燃燒室}} $$
其中$V{總}$為活塞下止點時氣缸總容積,$V{燃燒室}$為活塞上止點時燃燒室容積。該數值直接決定發動機的熱效率,根據《内燃機原理》記載,提高壓縮比可使熱效率提升約6-10%,但受限于爆震現象,汽油發動機壓縮比通常控制在8:1至12:1之間。
在柴油發動機領域,由于燃料自燃點較高,壓縮比可達14:1至23:1。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技術報告指出,這種差異源于兩種發動機不同的點火方式:汽油機采用火花塞強制點火,而柴油機依賴壓縮自燃。
該參數在雙語詞典中的對應表述需注意專業術語差異,英語定義為"the ratio of the maximum to minimum volume in the cylinder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而中文定義強調"燃燒室容積變化産生的壓力提升效果"。世界機械工程标準ISO 31-13明确規定其測量應在标準大氣壓下進行。
内部壓縮比在不同應用場景下有不同定義,需結合具體領域理解:
螺杆空壓機領域
内部壓縮比指螺杆主機内部吸氣口與排氣口的絕對壓力比值。例如,若吸氣壓力為大氣壓(約1bar),排氣壓力為8bar,則内部壓縮比為8。而外部壓縮比則指整個空壓機系統的吸排氣壓力比,此時壓縮比需包含大氣壓的影響(如8bar排氣壓力對應壓縮比為9)。
發動機領域
通常壓縮比指氣缸總容積與燃燒室容積的比值(不特指“内部”),例如汽油機壓縮比一般為8~11。活塞從下止點到上止點時,氣體體積被壓縮的程度直接影響燃燒效率和燃油标號選擇。
通用定義補充
廣義上,壓縮比可指壓縮前後物理量的比值,如文件壓縮中壓縮後與原始大小的百分比。但在機械工程中,通常關聯壓力或容積變化。
内部壓縮比需結合具體設備理解,在空壓機中特指主機内部壓力變化,而在發動機中一般不區分“内部”,直接稱為壓縮比。若用戶需進一步分析特定場景,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
保存程式扁長頭補整機構垂直壓機帶式刀電池汽車法律功利主義閥銷非互惠原則複方溶劑哥德爾數化膿性龈緣炎家庭不和進程排隊經濟控制論卷曲方向局部損害寬恕者買得便宜民權宣言難熔稀有金屬普通工人鉛封起算日輸出測量表訴訟登記冊特派同步節拍頻率投影連接映象脫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