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leucotomy; leukotomy
brain; encephalon; pericranium; cerebrum
【醫】 brain; encephalo; encephalon
【醫】 substantia alba; white matter; white substance
【醫】 amputation; apocope
腦白質切斷術(Prefrontal Lobotomy)的漢英詞典釋義
一、術語定義
腦白質切斷術(英文:Prefrontal Lobotomy)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通過切斷前額葉皮質與腦部其他區域的神經連接(主要為額葉與丘腦、邊緣系統的白質纖維束),以治療嚴重精神疾病。該手術由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António Egas Moniz)于1935年首創,曾用于緩解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等難治性精神症狀,但因倫理争議及不可逆副作用已被現代醫學淘汰。
二、手術原理與操作
前額葉腦白質由大量神經纖維束組成,負責認知、情緒調節等功能。手術通過破壞這些纖維束,阻斷異常神經信號傳遞,從而減輕精神症狀。
三、曆史應用與争議
早期報道稱部分患者攻擊性行為減少,但常伴隨情感淡漠、認知障礙等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其療效缺乏科學驗證,且副作用不可逆。
因手術導緻人格改變、自主能力喪失,20世紀50年代後逐漸被抗精神病藥物取代。1977年美國正式禁止該手術。
四、現代替代方案
當前精神疾病治療以藥物(如氯丙嗪)及微創神經調控技術(如深部腦刺激DBS)為主,強調靶向性與可逆性。
參考資料
https://thejns.org/view/journals/j-neurosurg/115/1/article-p1.xml
https://www.aan.com/policy-and-guidelines/historical-ban-lobotomy
腦白質切斷術(又稱額前葉切除術或腦葉切斷術)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主要通過切斷大腦前額葉與腦白質的連接束,以改變患者的情緒和認知功能。以下是綜合信息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原理
該手術通過切除或切斷大腦前額葉與腦白質之間的神經連接束(如白質前連合),阻斷情緒控制中樞與其他腦區的聯繫,使患者失去産生情緒的能力。前額葉負責高級認知功能,包括決策、性格和情緒調節。
曆史應用
在20世紀30-50年代,該手術被用于治療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慮症及有暴力傾向的患者。戰争期間也用于緩解士兵的精神創傷。但約1/3患者術後無改善或惡化,且副作用嚴重。
副作用與争議
現狀與評價
因倫理争議和不可逆的副作用,該手術在20世紀70年代後被醫學界逐漸淘汰。現代神經外科僅改良用于極少數癫痫治療,且需嚴格評估。
總結來看,腦白質切斷術是精神醫學史上具有争議性的治療手段,因其破壞性後果被視為不人道,現已被更安全的藥物和心理療法取代。
贲門上部布托酯蠶素多處理機交叉存取多集電極晶體管多門牙類反矩陣工資率鼓風爐全風洪積世兼任主任交換群膠囊的幾何規劃狂想的盲端蠻族法米-庫二氏試驗排序指示符乳狀突上唇勺子手動泵樹脂整理酸鹼代謝探險特有速度條件唾液分泌統計平衡钭磷鉛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