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次氏試驗英文解釋翻譯、莫裡次氏試驗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oritz tests
分詞翻譯:
莫的英語翻譯:
don't; no; no one; nothing
裡次氏試驗的英語翻譯:
【醫】 Rytz test
專業解析
莫裡次氏試驗(Moritz's Test),在英文醫學文獻中通常稱為Moritz Test 或Moritz's Reaction,是一種曆史性的尿液化學檢測方法,主要用于輔助鑒别腎炎(Nephritis)與腎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
臨床意義與目的:
- 該試驗的核心目的是通過檢測尿液中的特定蛋白成分,區分不同類型的腎髒疾病。
- 它特别關注尿液在加熱和酸化後的沉澱特性。腎炎患者的尿液在煮沸後加入酸(通常是醋酸),往往會産生顯著的、絮狀的蛋白質沉澱。而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尿液,雖然蛋白質含量極高(大量蛋白尿),但在同樣的加熱加酸條件下,産生的沉澱通常較少或呈顆粒狀而非絮狀。這種差異被認為與尿液中不同種類的蛋白質比例有關(如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例)。
-
檢測原理與方法簡述:
- 煮沸尿液:取適量尿液樣本進行加熱煮沸。
- 加入醋酸:向煮沸後的尿液滴加稀醋酸溶液(通常為5-10%)。
- 觀察沉澱:觀察加入酸後尿液産生的沉澱物的量和形态。
- 結果判讀:
- 顯著絮狀沉澱:通常提示腎炎(如急性腎小球腎炎)。
- 少量或顆粒狀沉澱:通常提示腎病綜合征(如類脂性腎病)。
-
曆史背景與現代應用:
- 莫裡次氏試驗是20世紀早期至中期使用的經典尿液檢測方法之一,由奧地利病理學家Friedrich Moritz(或相關研究者)提出或推廣。
- 隨着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特别是更精确、定量的尿液蛋白電泳、免疫固定電泳以及腎活檢病理學的廣泛應用,莫裡次氏試驗因其操作相對繁瑣、結果判讀主觀性強且特異性有限,在現代臨床實踐中已被淘汰。它不再作為診斷腎髒疾病的标準或推薦方法。
-
診斷價值:
- 該試驗的價值在于其試圖利用簡單的物理化學方法(熱凝固和等電點沉澱)來反映尿蛋白成分的差異(主要是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例差異),從而為區分腎小球損傷的類型(如腎炎性病變與腎病性病變)提供線索。然而,其準确性和可靠性遠不如現代檢測手段。
建議參考權威醫學史或經典内科學教科書(如《實用内科學》、《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曆史版本)或專業醫學數據庫(如UpToDate, PubMed)中關于尿液分析曆史的章節獲取更詳盡的背景信息。線上資源如默克手冊(Merck Manuals)的曆史回顧部分也可能提及。
網絡擴展解釋
莫裡次氏試驗(即莫氏試驗,可能為名稱拼寫差異)是一種用于評估腎髒濃縮與稀釋功能的臨床檢查方法,主要針對遠端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進行檢測。
具體解釋如下:
-
定義與目的
該試驗通過測定24小時内不同時段的尿量、尿比重等指标,判斷腎髒在缺水或正常飲水狀态下調節尿液濃度的能力,從而輔助診斷腎小管功能異常相關疾病(如慢性腎炎、腎衰竭等)。
-
操作步驟
- 準備階段:檢查前一晚8點開始禁食禁水,檢查當天正常進食但禁止飲水。
- 尿液收集:從檢查日早上10點至次日8點,每隔2小時收集一次尿液(共7次),分别記錄每次尿量及比重。
-
結果分析
- 正常參考值:24小時總尿量1000-2000ml,晝/夜尿量比值為3:1至4:1,最高尿比重應≥1.020,且各次尿比重差應>0.009。
- 異常提示:若夜尿增多、比重差縮小,可能提示腎小管濃縮功能受損。
注意事項:檢查期間需嚴格遵循禁水要求,劇烈運動或服用利尿藥物可能影響結果準确性。若需進行此試驗,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巴貝分析機苯酸甲酯比耳氏神經節細胞不避艱險常駐核心程式乘法時間充電機組存儲器址出錯打樣反向平行的分離性骨軟骨炎分組的汗馬功勞合法利率環形碼交互工具接收穿孔機肌苷酸寬度因數括約肌痙攣雷達信號攝譜儀冷戰政治家煤中的不可燃物命令行傾銷核對熱量的順行的素燒筒條件處理順序挺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