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hrysotherapy; Mollgaard treatment
默耳加德氏療法 (Merck's Treatment) 是一種曆史上用于治療梅毒的藥物療法,由德國化學家、藥劑師海因裡希·奧托·默耳加德 (Heinrich Otto Merck, 1799-1853) 在19世紀提出并推廣。該療法以其姓氏命名。
核心定義與藥物成分: 默耳加德氏療法主要使用碘化汞 (Mercuric Iodide, HgI₂) 作為治療藥物。在19世紀,汞及其化合物(如甘汞、汞軟膏)是治療梅毒的主要手段,而默耳加德推廣的碘化汞制劑被認為是當時相對更有效且可能副作用略小的選擇之一。其目的是通過汞的殺螺旋體作用來抑制梅毒螺旋體的繁殖和活動。
曆史背景與應用: 該療法出現在梅毒特效治療藥物(如砷凡納明、青黴素)被發現之前(20世紀初)。在默耳加德的時代(19世紀中葉),梅毒是一種嚴重且普遍存在的性傳播疾病,缺乏根治方法。汞劑療法雖然有毒副作用(如口腔炎、腎損傷、神經系統損害),但被視為控制疾病進展的必要手段。默耳加德作為達姆施塔特默克公司(Merck KGaA 的前身)的創始人之一,其藥房生産和推廣的碘化汞制劑在當時享有盛譽,使得這種特定的汞劑治療方案以他的名字流傳。
藥理機制與現代評價: 碘化汞中的汞離子能破壞梅毒螺旋體的酶系統和膜結構,從而抑制其生長。然而,汞本身具有劇毒,治療窗窄(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長期或過量使用會導緻嚴重的汞中毒。隨着更安全有效的藥物(如1909年保羅·埃利希發明的砷凡納明“606”,及1940年代後廣泛應用的青黴素)的出現,默耳加德氏療法及其他汞劑療法因其顯著的毒副作用和療效局限,在20世紀中期已被徹底淘汰。現代醫學已不再使用汞劑治療梅毒。
曆史意義: 默耳加德氏療法代表了梅毒治療史上一個特定的階段,反映了在抗生素時代之前,醫學界對抗這種嚴重疾病所做的努力和面臨的困境(療效與毒性的平衡)。它是藥物發展史上的一個節點,标志着從經驗性、毒性大的治療向更科學、更安全的靶向治療和抗生素治療的過渡。
參考來源:
“默耳加德氏療法”是金療法(chrysotherapy)的中文譯名之一,主要用于醫學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用途
該療法通過注射或口服含金化合物(如硫代蘋果酸金鈉)來治療疾病,曆史上曾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原理可能與金元素抑制免疫細胞活性、減輕炎症有關。
曆史背景
20世紀初期開始應用,尤其在抗生素出現前,曾嘗試用于結核病治療。不過因療效有限且副作用明顯(如腎髒損傷、皮疹),現已被更安全的生物制劑和抗風濕藥物取代。
名稱來源争議
“默耳加德氏”可能是外文名稱的音譯,但具體對應哪位醫學家暫無權威考證。需注意,此譯名在現代醫學文獻中已較少使用,更多直接稱為“金療法”。
建議:當前關于該療法的信息較少且來源較舊(發布于2003年),如需深入研究,請查閱最新醫學教材或權威數據庫(如PubMed)以獲取更新進展。
布爾矩陣乘法成名串聯儲存膽總管的到達角等幅波發生器電光浴電熱調節器低能特才者多數決定原則法定罰金肺積水加合化合物酒石酸鈣累增傳導臨時敷裹馬鞍點共沸物美術釉内河水運運費葡糖醛酸生産關系的相關公式舍入短語雙頭釘酸抛光脫油酸卵磷脂突起分模面瓦爾米外科器械維也納研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