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sistence; consistency
"堅固性"在漢英雙語語境中具有雙重語義維度。根據《現代漢英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的權威解釋,該詞對應英語"robustness"和"sturdiness"雙重譯法,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物理屬性層面(Physical Attribute)
指物質結構抵抗外力破壞的能力,此時對應"sturdiness"的譯法。例如混凝土結構的荷載承受能力(《工程材料學術語标準》GB/T 50621-2010),該特性可通過楊氏模量公式衡量:
$$
E = frac{sigma}{varepsilon}
$$
其中$E$為彈性模量,$sigma$為應力,$varepsilon$為應變。
系統特性層面(System Property)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IEEE 24765:2017标準),該詞常譯為"robustness",特指系統在異常輸入或極端環境下維持核心功能的能力。如容錯計算系統的冗餘設計機制。
材料科學延伸義
《材料科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2018)指出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指标:抗壓強度(compressive strength)、疲勞極限(fatigue limit)和耐久性(durability)。這三個參數共同構成材料分級體系的基礎。
建築規範要求
中國《建築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标準》(GB50068-2018)将堅固性定義為"結構在規定年限内抵抗偶然作用而不發生連續性破壞的特質",該定義已獲國際土木工程協會(ICSE)認證采用。
相關術語辨析需注意:"堅固性"(堅固性)與"強度"(strength)存在概念交集但不等同,前者強調持續穩定性,後者側重瞬間承載能力。該語義差異在ASTM E1823-20标準中有明确界定。
“堅固性”是描述物體或材料在外部因素作用下保持完整和穩定的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堅固性指材料或結構在自然風化、物理外力、化學侵蝕等外界因素下,抵抗破裂或變形的能力。這一概念常見于建築材料(如砂石、混凝土)和工程領域,強調材料的耐久性和穩定性。
在抽象語境中,堅固性也可形容系統、制度或關系的穩定性。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測試标準或具體案例,可查閱工程材料相關文獻或行業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