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pidote
green; viridescence
【醫】 chlor-; chloro-; green
shade
【建】 curtain
rock; stone
【醫】 calculi; calculus; lapis; litho-; petro-; stone
綠簾石(英文:Epidote)是一種常見的矽酸鹽礦物,在礦物學和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研究價值。以下是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含義的詳細解釋,内容參考權威地質學資料:
綠簾石是一種含鈣、鋁、鐵的水合矽酸鹽礦物,化學式為 ( ce{Ca2(Al,Fe)Al2O(SiO4)(Si2O7)(OH)} )。其英文名"Epidote"源自希臘語"epidosis"(意為"增加"),指其晶體常呈單斜晶系柱狀,且一端截面大于另一端。
通常呈黃綠色至墨綠色(因含鐵量差異),玻璃光澤,條痕為白色至灰色。
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礦物數據庫
單斜晶系,常發育柱狀或針狀晶體,晶面可見縱紋,集合體呈粒狀、放射狀或纖維狀。
來源:國際礦物學協會(IMA)礦物分類體系
二軸晶負光性,多色性明顯(黃綠至棕綠),折射率1.73-1.77,雙折射率0.015-0.049。
來源:地質光學手冊(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主要形成于中低溫熱液蝕變和區域變質作用中,常見于:
來源:中國地質科學院《變質岩礦物學》
綠簾石-綠泥石礦物組合可指示變質作用溫度範圍(250-400°C)。
來源:期刊《Lithos》變質作用研究
透明晶體可切割為刻面寶石(俗稱"Pistacite"),但硬度較低(莫氏6-6.5),需謹慎佩戴。
來源:國際寶石學會(GIA)礦物報告
來源:礦物學權威期刊《American Mineralogist》
綠簾石(Epidote)是一種矽酸鹽類礦物,以其獨特的顔色和晶體結構在礦物學和寶石學中備受關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綠簾石屬于單斜晶系,晶體常呈柱狀或棱柱狀,表面可見縱紋,集合體多為粒狀、放射狀或晶簇狀。顔色以深淺不一的綠色為主(黃綠至黑綠),也有無色或褐色變種,顔色深淺與鐵含量正相關,含錳量高時則稱為紅簾石。
化學通式為 ( text{Ca}_2text{FeAl}_2[text{SiO}_4][text{Si}_2text{O}_7]text{O(OH)} ),屬島狀結構矽酸鹽。鐵可被鋁完全替代形成斜黝簾石,與綠簾石構成類質同象系列;錳替代則生成紅簾石。
主要形成于區域變質岩和接觸變質岩中,高溫高壓條件下由鈣、鋁、鐵矽酸鹽熱液結晶而成,常與石英、石榴石、雲母等共生。
“Epidote”源自希臘語“epidosis”(意為“增長”),指其晶體某一方向的延伸特性。
如需更詳細的地質參數或變種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和(寶石科普)。
白喉口炎倍率表分類側面X線片存貨扣押押權耵聍栓塞定位信标定域條紋動态錯誤放射金相學翻譯方法複合材料容器幹糧工人參與管理汗過少見習人員經營周轉貸款克拉克氏溶液孔特管臨時雇用留存收益分配蔓延性齲煤氣燒水爐妻的地位容量分配手實體鏡同軸諧振腔磁控制兔死狗烹外表行為僞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