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Kundt tube
aperture; bore; foramen; hole; os; ostium; vulva
【化】 hole; opening
【醫】 apertura; aperturae; aperture; bore; coel-; foramen; foramina; hiatus
mesh; opening; pore; Pori; porosity; porus; trema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canal; duct; fistula; guarantee; meatus; pipe; tube; wind instrument
【化】 pipe; tube
【醫】 canal; canales; canalis; channel; duct; ductus; salpingo-; salpinx
syringo-; tuba; tube; tubi; tubing; tubo-; tubus; vas; vaso-; vessel
孔特管(Kundt's tube)是一種用于聲學實驗的經典儀器,由德國物理學家奧古斯特·孔脫(August Kundt)于1866年發明。該裝置通過可視化聲波在氣體或固體中的傳播特性,幫助研究者測量聲速、研究駐波現象以及材料聲學性質。其核心原理基于駐波形成時管内的粉末或顆粒物質會聚集在波節位置的特性。
在結構上,孔特管通常由一根透明長玻璃管構成,内部填充細粉末(如軟木屑或石松粉)。當管一端連接的金屬棒或音叉振動時,管内氣柱産生駐波,粉末受振動影響聚集在駐波節點處,形成可見的波節與波腹交替排列的圖案。通過測量相鄰波節間距,結合已知振動頻率,可計算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公式為: $$ v = 2f Delta L $$ 其中$v$為聲速,$f$為振動頻率,$Delta L$為相鄰波節間距。
該裝置在聲學教學與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在《大學物理實驗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孔特管被列為聲速測量的标準實驗設備。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的檔案文獻也指出,孔脫的原創研究為19世紀波動理論提供了關鍵實驗驗證。現代應用中,改進型孔特管仍用于分析納米材料聲學特性及氣體成分檢測。
“孔特管”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以下是不同領域的解釋:
孔特管(Kundt tube)是一種用于聲學實驗的教學儀器,主要用于測量空氣中的聲速。其原理是通過調整信號發生器頻率或移動管内隔闆位置,使氣柱産生共鳴現象,從而觀察駐波特性。實驗中,若管内存在液體,駐波可能導緻波腹附近出現噴泉現象。
應用場景:中學物理實驗、聲速測量研究。
在真菌學中,“孔特管”指一種拟層孔菌科真菌,形态特征為擔子果呈腎形或扇形,屬擔子菌門。此含義與物理儀器無關,屬于學術文獻中的專業術語。
英文對應為“Kundt tube”,專指物理實驗裝置。
最常見含義為物理實驗儀器(Kundt tube),其他領域多為同名術語。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領域細節,可參考對應來源(如、4對應物理;、3、4涉及其他領域)。
瓣膜閉鎖不全苯丙砜操作圖側突成功去向區粗試驗杜邦諾C分封土地分化異常航向角化學淨化法甲基硫尿嘧啶檢定合格會計師交付財産結合石灰機蓋壓緊手輪極樂鳥機能緊張機器安裝技術檢查科絕熱情餾模糊邏輯函數耐熱玻璃人格化熔線的時間電流特性實驗公式四氫鴨腳木堿絲狀菌塔式蒸發魏思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