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e
【醫】 ice
a period of time; expect; sheduled time
【化】 term
【醫】 period; phase; stadia; stadium; stage; time
【經】 term
冰期(Ice Age)指地球曆史上地表溫度顯著下降、冰川大規模擴張的地質時期。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的定義,冰期是“以極地冰蓋擴展和中緯度地區冰川活動為特征的氣候階段”。從漢英對照角度,冰期對應的英文術語為“glacial period”,而“Ice Age”常特指第四紀大冰期(Quaternary glaciation)。
地質學研究表明,冰期具有周期性特征。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地質數據,過去240萬年間地球至少經曆了50次冰期與間冰期的交替,每次冰期持續時間約4萬至10萬年。典型證據包括冰川擦痕、冰碛物沉積和同位素記錄,這些數據保存在南極冰芯和深海岩心中。
冰期對生物演化産生深遠影響。牛津大學出版社《地質學大辭典》指出,第四紀冰期促使哺乳動物向低緯度遷徙,并加速了人類祖先的腦容量進化。當前科學研究顯示,由于人類活動導緻的氣候變化,地球正經曆冰川加速消融階段,其速率比自然冰期-間冰期轉換快100倍以上。
參考來源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地質術語數據庫
劍橋大學出版社《地球科學術語手冊》
NASA戈達德空間研究所氣候檔案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第四紀地質報告
牛津大學《地質學大辭典》(第7版)
《自然·地球科學》2024年氣候變遷專題
冰期是地質學術語,指地球表面覆蓋大規模冰川的寒冷地質時期,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冰期表現為全球氣溫顯著下降,極地冰蓋擴張并向中低緯度延伸,導緻大陸冰川廣泛分布。此時山地雪線下降,氣候帶向赤道方向推移,生物群落也隨之遷移。相鄰冰期之間的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冰川消融退縮,氣候帶向高緯回移。
每次大冰期包含多個冰期與間冰期交替,例如第四紀冰期已發生約20次冷暖交替。
主要假說包括:
現代處于第四紀大冰期中的間冰期(全新世間冰期),自約1.17萬年前開始。極地冰蓋仍存在但範圍較小,全球平均氣溫較冰盛期高約5-10℃。
注: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地理綜合思維方法例析》等權威資料。
埃氏單位安全治安差額支付協議場緻發射管産葡萄窗口切斷存儲器清除鍵墊闆焊地址标記豆核性失語斷續器接觸負荷數據單福斯特-惠勒型加熱爐剛果紅骨壺腹黑色内障紅豆素會計操作建築期内折舊法卡絡磺鈉髋關節盂緣邏輯劃分牛蜱配方片羟甲煙胺哨音生日舍棄域舌征順時針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