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忒氏法英文解釋翻譯、李司忒氏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ister's method
分詞翻譯:
李的英語翻譯:
【醫】 Prunus salicina Lindl; Prunus triflora Roxb.
司的英語翻譯:
department; manage; take charge of
【經】 bureau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李司忒氏法(Lǐ Sī tè Shì Fǎ),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Listerism 或Lister's method。它指的是由英國外科醫生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 1827-1912) 首創并推廣的一套外科消毒滅菌方法。
其核心含義和詳細解釋如下:
-
定義與核心目的:
- 李司忒氏法是一種旨在預防外科手術傷口感染和化膿(當時稱為“醫院壞疽”或“膿毒症”)的系統性方法。
- 它基于“細菌緻病學說”(Germ Theory of Disease),該學說由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等人發展。李斯特認識到,手術傷口感染是由空氣中或接觸傷口的微生物(當時稱為“細菌”或“病菌”)引起的。
- 因此,該方法的核心是消滅或排除手術區域及傷口接觸物上的微生物,以達到無菌或抗菌狀态。
-
主要技術手段:
- 石炭酸(酚)消毒劑的應用: 這是李司忒氏法最具标志性的特點。李斯特使用稀釋的石炭酸溶液(Carbolic Acid) 作為主要的化學消毒劑:
- 噴灑手術室空氣: 在手術前和手術中噴灑石炭酸溶液,試圖殺滅空氣中的細菌。
- 浸泡手術器械和縫線: 确保手術工具和材料無菌。
- 清洗外科醫生的手: 進行術前手部消毒(盡管當時的标準與現代外科洗手不同)。
- 處理傷口: 用石炭酸溶液沖洗傷口,并用浸有石炭酸溶液的敷料(如紗布)覆蓋傷口,以殺死細菌并防止新的細菌侵入。
- 無菌敷料(李斯特敷料): 使用多層經過消毒處理的敷料覆蓋傷口,旨在創造一個物理屏障并持續釋放消毒劑。
- 手術環境清潔: 強調手術室和病房的清潔衛生。
-
曆史意義與影響:
- 李司忒氏法在19世紀60年代後期提出并實踐,是現代無菌外科技術(Aseptic Technique)的奠基性先驅。
- 它首次将科學理論(細菌緻病學說)系統地應用于外科實踐,并顯著降低了手術後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徹底改變了外科手術的面貌,使其從一項高風險操作轉變為相對安全的治療手段。
- 雖然現代外科無菌技術已經摒棄了噴灑消毒劑到空氣中的做法(因其效果有限且對人有刺激性),并發展出更有效、更精細的無菌操作規範(如高壓蒸汽滅菌、無菌手套、口罩、層流手術室等),但李斯特的基本原則——通過殺滅或排除微生物來預防感染——仍然是現代外科和感染控制的核心。
-
漢英對應:
- 李司忒氏法 (Lǐ Sī tè Shì Fǎ): Listerism / Lister's method / Lister's antiseptic system / Lister's technique.
- 李司忒氏防腐法: Lister's antiseptic method.
- 李司忒氏敷料: Lister's dressing.
權威性參考來源:
- 《醫學史》權威著作: 如 Fielding H. Garrison 的《醫學史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或 William Bynum 的《現代醫學史》(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等經典醫學史著作都會詳細記載李斯特的貢獻和李司忒氏法。這些著作可在大型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JSTOR, Project Muse)查閱。
- 《外科史》專著: 如 Ira M. Rutkow 的《美國外科史》(American Surgery: An Illustrated History) 或特定關于無菌技術發展的書籍章節。
- 權威百科全書:
- 《不列颠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其“Joseph Lister”條目和“Surgery”條目會介紹李斯特及其方法。 [可訪問其官方網站或圖書館訂閱版本]
- 《中國大百科全書》醫學卷: 在“外科學史”、“消毒法”、“李斯特,J.”等條目下會有相關介紹。
- 專業醫學詞典:
- 《道蘭氏英漢醫學辭海》(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包含“Listerism”或“Lister, Joseph”的詞條解釋。
- 《斯特德曼醫學詞典》(Stedman's Medical Dictionary): 同樣提供專業定義。
- 學術機構/博物館網站:
- 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其網站的曆史部分通常會介紹其著名院士李斯特的成就。 [可訪問其官方網站]
- 李斯特研究所 (Lister Institut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現為倫敦大學學院一部分): 其曆史介紹會涉及李斯特的貢獻。
- 科學/醫學博物館: 如倫敦科學博物館 (Science Museum, London) 的線上展覽可能包含相關内容。
李司忒氏法特指約瑟夫·李斯特創立的、以應用石炭酸消毒為核心的外科抗菌/消毒方法體系。它是基于細菌緻病學說,旨在通過化學消毒(主要是石炭酸)和環境清潔來預防手術感染。盡管具體技術已被現代無菌技術取代,但它是現代無菌外科的基石,具有劃時代的曆史意義。在漢英詞典中,它主要對應Listerism 或Lister's method。
網絡擴展解釋
“李司忒氏法”是醫學領域的一個術語,其英文對應為Lister's method。這一名稱源于19世紀英國外科醫生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他是現代無菌外科手術的先驅者。
具體解釋:
-
定義與背景
“李司忒氏法”指李斯特提出的外科消毒技術,核心是通過化學消毒(如使用石炭酸溶液)降低手術感染風險。這一方法在19世紀中後期被推廣,顯著減少了術後敗血症的發生率。
-
曆史意義
李斯特的貢獻标志着外科手術從“感染高發”向“無菌操作”的轉變。他的理論基于路易·巴斯德的微生物緻病學說,首次将科學原理應用于臨床實踐。
-
現代關聯
盡管現代醫學已采用更先進的滅菌技術(如高溫高壓消毒),但李司忒氏法奠定了外科無菌操作的基礎,其核心理念仍被沿用。
補充說明:
- 中文翻譯“李司忒氏法”是音譯與意譯結合的結果,其中“李司忒”對應姓氏Lister,“法”指方法或技術。
- 該術語常見于醫學史文獻或經典外科著作中。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薄層不符合狀态參數曲線程式圖錯寫症電平靈敏電路多變量分析法律的确認防震液反應過程非數值應用格魯布根據民族取得的國籍故障電極電流行政司法官助理化學武器琥珀酰磺胺噻唑堿試法頸動脈孔凱斯特羅框架裝置老花鏡農業工程頻率蕩限掃描線密度生理機能測驗適合市場銷售的雙限屬性字統計系數于标準誤差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