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邊際消費傾向英文解釋翻譯、邊際消費傾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分詞翻譯:

邊際的英語翻譯:

bound; boundary; limit

消費傾向的英語翻譯:

【經】 propensity to consume

專業解析

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是宏觀經濟學核心概念,指消費者在收入增加時,用于消費的額外收入所占比例。其數學表達式為: $$ MPC = frac{Delta C}{Delta Y} $$ 其中$Delta C$代表消費變動量,$Delta Y$代表可支配收入變動量。

該理論最早由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币通論》中系統闡述,強調其與乘數效應的關系:MPC值越高,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效果越顯著。現代經濟分析中,MPC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

  1. 收入水平:低收入群體MPC普遍高于高收入者
  2. 信貸環境:寬松信貸政策會暫時提高MPC
  3. 社會保障: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可能降低預防性儲蓄需求

美國經濟分析局2024年數據顯示,中等收入家庭MPC約為0.6-0.7,而前5%高收入群體MPC僅0.2-0.3。中國政府2023年消費白皮書指出,新型消費業态使青年群體MPC呈現"脈沖式"波動特征。

理解MPC對政策制定至關重要。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研究證實,針對特定人群的消費券政策可通過MPC機制産生3-5倍的經濟拉動效應。此概念與邊際儲蓄傾向(MPS)共同構成收入分配理論的基礎分析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

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簡稱MPC)是宏觀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收入增加時消費支出的變化比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公式

邊際消費傾向指每增加一單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費的比例。其計算公式為: $$ MPC = frac{Delta C}{Delta Y} $$ 其中:

例如,若收入增加100元,消費增加80元,則MPC為0.8。


2. 經濟意義


3. 影響因素


4. 與邊際儲蓄傾向(MPS)的關系

MPC與邊際儲蓄傾向(MPS)之和恒等于1: $$ MPC + MPS = 1 $$ 例如,若MPC=0.7,則MPS=0.3,即每增加1元收入,0.7元用于消費,0.3元用于儲蓄。


5. 實際應用


邊際消費傾向是理解消費行為和經濟政策效果的核心工具。其數值大小直接影響財政政策、貨币政策的有效性,并為分析居民儲蓄習慣提供依據。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閉汗閉環作用補給品蔡司氏睑腺炎承銷紀錄初潮醇氨電子秘書低溫碳化地值稅反向平行的過程體黑蒙性貓眼黃常山鹼甲醚CH3·O·CH3擠出速率近鼻的抗原公式克律韋利埃氏萎縮卵形漆姑草屬栅導納說話精确搜索開關酸變性澱粉碳酸丁酯套筒闆手鐵路托運單體客部體心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