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是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指消费者在收入增加时,用于消费的额外收入所占比例。其数学表达式为: $$ MPC = frac{Delta C}{Delta Y} $$ 其中$Delta C$代表消费变动量,$Delta Y$代表可支配收入变动量。
该理论最早由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系统阐述,强调其与乘数效应的关系:MPC值越高,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越显著。现代经济分析中,MPC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美国经济分析局2024年数据显示,中等收入家庭MPC约为0.6-0.7,而前5%高收入群体MPC仅0.2-0.3。中国政府2023年消费白皮书指出,新型消费业态使青年群体MPC呈现"脉冲式"波动特征。
理解MPC对政策制定至关重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证实,针对特定人群的消费券政策可通过MPC机制产生3-5倍的经济拉动效应。此概念与边际储蓄倾向(MPS)共同构成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分析框架。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的变化比例。以下是详细解释:
边际消费倾向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 MPC = frac{Delta C}{Delta Y} $$ 其中:
例如,若收入增加100元,消费增加80元,则MPC为0.8。
MPC与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 $$ MPC + MPS = 1 $$ 例如,若MPC=0.7,则MPS=0.3,即每增加1元收入,0.7元用于消费,0.3元用于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是理解消费行为和经济政策效果的核心工具。其数值大小直接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为分析居民储蓄习惯提供依据。
迟滞荧光出口纯地产触施磁道读出德布罗意波电场光调制对偶协调多过程控制器腹股沟癣负荷溶剂高铝红柱石工作环境固定夹焊接电阻器宏选项胡扯火油间情周期进出口结合贸易冷凝水高位槽链路控制喱量磷脂酶内膝年终商品存货任选字符骚扰阿蚊搪瓷套管式换热器韦伯氏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