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堿式碳酸銅(英文:Basic copper carbonate)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u₂CO₃(OH)₂或CuCO₃·Cu(OH)₂。它由銅離子(Cu²⁺)、碳酸根離子(CO₃²⁻)和羟基離子(OH⁻)組成,屬于堿式鹽類化合物。該物質在自然界中以孔雀石(Malachite)形式存在。
堿式碳酸銅為藍綠色結晶或無定形粉末,密度約3.85 g/cm³,不溶于冷水,微溶于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熱至200-300℃時分解為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 $$ text{Cu}_2(text{OH})_2text{CO}_3 xrightarrow{Delta} 2text{CuO} + text{H}_2text{O} + text{CO}_2uparrow $$
該化合物對水生生物有毒性,需密封存放于陰涼幹燥處。接觸皮膚可能引起刺激,操作時應佩戴防護裝備。毒理學數據參考自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化學安全手冊。
注:相關引用來源包括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命名文件、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PubChem數據庫、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材料數據庫等權威文獻。
堿式碳酸銅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化學式為Cu₂(OH)₂CO₃,俗稱銅綠或銅鏽,顔色呈孔雀綠色,在自然界中以礦物孔雀石形式存在。它是銅與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發生緩慢氧化反應生成的化合物。
熱分解:加熱至200-220℃時分解為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 $$ Cu₂(OH)₂CO₃ xrightarrow{Delta} 2CuO + H₂O + CO₂↑ $$
與酸反應:遇強酸生成對應銅鹽,例如與鹽酸反應: $$ Cu₂(OH)₂CO₃ + 4HCl rightarrow 2CuCl₂ + 3H₂O + CO₂↑ $$
該化合物有毒,長期接觸可能引發神經系統和肝腎損傷,操作時需佩戴防護裝備。儲存時應避免與酸性物質接觸,置于幹燥通風處。
更多詳細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和化學專業文獻。
半增量被遺棄的兒童苯四甲酸二酐變價變體記錄蓖麻屬蒼白化摻雜油超小型電容抽象語言系列檔案或記錄保管員等軸晶系丁巴比妥反津貼稅非動性白細胞固有調整環路功能部件晶粒細化劑空白提單涼台離心紙色譜法平衡圖氫氧化四乙铵氣體定量分析全生産過程條件蘊含門同步代碼痛單位瞳孔閉合碗菌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