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碱式碳酸铜(英文:Basic copper carbonat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u₂CO₃(OH)₂或CuCO₃·Cu(OH)₂。它由铜离子(Cu²⁺)、碳酸根离子(CO₃²⁻)和羟基离子(OH⁻)组成,属于碱式盐类化合物。该物质在自然界中以孔雀石(Malachite)形式存在。
碱式碳酸铜为蓝绿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密度约3.85 g/cm³,不溶于冷水,微溶于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至200-300℃时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 text{Cu}_2(text{OH})_2text{CO}_3 xrightarrow{Delta} 2text{CuO} + text{H}_2text{O} + text{CO}_2uparrow $$
该化合物对水生生物有毒性,需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接触皮肤可能引起刺激,操作时应佩戴防护装备。毒理学数据参考自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化学安全手册。
注:相关引用来源包括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命名文件、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PubChem数据库、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材料数据库等权威文献。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化学式为Cu₂(OH)₂CO₃,俗称铜绿或铜锈,颜色呈孔雀绿色,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孔雀石形式存在。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热分解:加热至200-220℃时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 Cu₂(OH)₂CO₃ xrightarrow{Delta} 2CuO + H₂O + CO₂↑ $$
与酸反应:遇强酸生成对应铜盐,例如与盐酸反应: $$ Cu₂(OH)₂CO₃ + 4HCl rightarrow 2CuCl₂ + 3H₂O + CO₂↑ $$
该化合物有毒,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神经系统和肝肾损伤,操作时需佩戴防护装备。储存时应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置于干燥通风处。
更多详细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和化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