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間接正犯英文解釋翻譯、間接正犯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indirect guilt

分詞翻譯:

間接的英語翻譯:

【法】 remoteness

正犯的英語翻譯:

【法】 prime culprit; principal offender

專業解析

間接正犯(Indirect Principal)的法律釋義

一、核心定義

間接正犯是指行為人利用他人作為犯罪工具實施犯罪行為,而被利用者因缺乏刑事責任能力(如未成年人、精神障礙者)或不具備犯罪故意而不構成犯罪的情形。此時,幕後操縱者雖未直接實行犯罪,但因其支配了整個犯罪過程,需承擔正犯(即直接實施者)的刑事責任。

二、法律特征

  1. 支配性:利用者通過欺騙、脅迫或利用他人責任缺陷,實現對犯罪行為的實質控制。例如,指使無刑事責任能力的兒童盜竊(參考:張明楷《刑法學》第六版)。
  2. 間接性:犯罪結果由被利用者的行為直接造成,但法律将責任歸于利用者。
  3. 非共犯關系:被利用者不構成犯罪或不承擔刑事責任,故利用者不成立教唆犯或幫助犯,而是獨立的正犯。

三、英文術語解析

在英美刑法中,間接正犯通常譯為"indirect principal" 或"perpetrator-by-means",強調其通過他人實施犯罪的行為本質。與之相關的概念包括:

四、法律依據與司法實踐

中國《刑法》雖未明文規定“間接正犯”,但司法實踐通過總則條款認定其責任:

五、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權威參考來源

  1. 張明楷. 《刑法學》(第六版). 法律出版社, 2021.(定義與特征)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8條、第25條.(責任認定依據)
  3.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指導案例第1063號.(司法實踐)
  4. Fletcher, G. Rethinking Crimi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英文術語對照)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網頁鍊接,以上來源僅标注文獻名稱,實際應用時建議通過權威法律數據庫或出版社官網核實具體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間接正犯是刑法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指行為人通過支配、利用他人實施犯罪行為,将他人作為犯罪工具以實現自身犯罪目的的情形。以下從定義、法律依據、類型及特征等方面綜合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間接正犯又稱間接實行犯,其核心在于利用他人作為犯罪工具,通過強制、欺騙或其他手段支配被利用者的行為,最終實現自身犯罪目的。例如:

其關鍵特征包括:

  1. 支配性:行為人對被利用者具有實際控制力(如利用無責任能力者或不知情者);
  2. 間接性:不直接實施構成要件行為,而是通過他人完成犯罪;
  3. 責任獨立性:被利用者可能不構成犯罪,但利用者需承擔正犯責任。

二、法律依據與司法實踐

我國《刑法》雖未直接規定“間接正犯”概念,但第232條(故意殺人罪)等條款通過“實行行為”的認定,在司法實踐中承認其理論適用。例如,教唆無刑事責任能力者犯罪時,教唆者會被認定為間接正犯并承擔全部刑事責任。

三、主要類型

根據被利用者特性,可分為以下類型:

  1. 利用無責任能力者: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需結合具體年齡和精神狀态判斷);
  2. 利用無犯罪意圖者:如欺騙他人實施“合法行為”,實則完成犯罪(如謊稱取回自己財物實為盜竊);
  3. 利用強制手段控制他人:通過暴力、威脅迫使他人實施犯罪行為。

四、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五、司法認定要點

司法實踐中需重點審查兩點:

  1. 支配關系:是否實質操控了犯罪行為;
  2. 責任能力:被利用者是否缺乏刑事責任能力或犯罪故意。

(如需了解具體案例或理論争議,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姆斯特朗振蕩安曲非甯奧芬達唑變構性不一動力粘度多點焊耳屏上結節反射法費盡力氣固定簾恒粘橡膠黃連木膠油交變負載試棘球屬計算機變量軍用必需品卡拉牙膠面前突模特兒謀害輕度的栅極抑制器生臭團雙杆菌的堂兄弟姐妹同σ遷移重排退火-酸洗作業線推理網絡系統維護控制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