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间接正犯英文解释翻译、间接正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indirect guilt

分词翻译:

间接的英语翻译:

【法】 remoteness

正犯的英语翻译:

【法】 prime culprit; principal offender

专业解析

间接正犯(Indirect Principal)的法律释义

一、核心定义

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作为犯罪工具实施犯罪行为,而被利用者因缺乏刑事责任能力(如未成年人、精神障碍者)或不具备犯罪故意而不构成犯罪的情形。此时,幕后操纵者虽未直接实行犯罪,但因其支配了整个犯罪过程,需承担正犯(即直接实施者)的刑事责任。

二、法律特征

  1. 支配性:利用者通过欺骗、胁迫或利用他人责任缺陷,实现对犯罪行为的实质控制。例如,指使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儿童盗窃(参考:张明楷《刑法学》第六版)。
  2. 间接性:犯罪结果由被利用者的行为直接造成,但法律将责任归于利用者。
  3. 非共犯关系:被利用者不构成犯罪或不承担刑事责任,故利用者不成立教唆犯或帮助犯,而是独立的正犯。

三、英文术语解析

在英美刑法中,间接正犯通常译为"indirect principal" 或"perpetrator-by-means",强调其通过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本质。与之相关的概念包括:

四、法律依据与司法实践

中国《刑法》虽未明文规定“间接正犯”,但司法实践通过总则条款认定其责任:

五、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权威参考来源

  1. 张明楷. 《刑法学》(第六版). 法律出版社, 2021.(定义与特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第25条.(责任认定依据)
  3.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指导案例第1063号.(司法实践)
  4. Fletcher, G. Rethinking Crimi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英文术语对照)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网页链接,以上来源仅标注文献名称,实际应用时建议通过权威法律数据库或出版社官网核实具体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间接正犯是刑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行为人通过支配、利用他人实施犯罪行为,将他人作为犯罪工具以实现自身犯罪目的的情形。以下从定义、法律依据、类型及特征等方面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核心特征

间接正犯又称间接实行犯,其核心在于利用他人作为犯罪工具,通过强制、欺骗或其他手段支配被利用者的行为,最终实现自身犯罪目的。例如:

其关键特征包括:

  1. 支配性:行为人对被利用者具有实际控制力(如利用无责任能力者或不知情者);
  2. 间接性:不直接实施构成要件行为,而是通过他人完成犯罪;
  3. 责任独立性:被利用者可能不构成犯罪,但利用者需承担正犯责任。

二、法律依据与司法实践

我国《刑法》虽未直接规定“间接正犯”概念,但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等条款通过“实行行为”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承认其理论适用。例如,教唆无刑事责任能力者犯罪时,教唆者会被认定为间接正犯并承担全部刑事责任。

三、主要类型

根据被利用者特性,可分为以下类型:

  1. 利用无责任能力者: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需结合具体年龄和精神状态判断);
  2. 利用无犯罪意图者:如欺骗他人实施“合法行为”,实则完成犯罪(如谎称取回自己财物实为盗窃);
  3. 利用强制手段控制他人:通过暴力、威胁迫使他人实施犯罪行为。

四、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五、司法认定要点

司法实践中需重点审查两点:

  1. 支配关系:是否实质操控了犯罪行为;
  2. 责任能力:被利用者是否缺乏刑事责任能力或犯罪故意。

(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理论争议,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分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半固化片步进开关持续性心律失常醇式羟基枞胺促肠液激素代表制度打印机工作速度多量子跃迁额皮脂溢疹二甲克菌丹法庭的选择粪嗅素岗警关节支硅窗呵呵大笑合同摘要华蟾蜍他定进程标识数空文件离心萃取器麻醉后的内障囊外摘除术排出管侵蚀的热汽灭菌法双基极接面晶体管水彩样反射脱气离子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