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otash
鉀堿(jiǎ jiǎn)是碳酸鉀(K₂CO₃)的曆史名稱,源于其傳統制備方式——從草木灰(含鉀化合物)中浸取并蒸發結晶所得。其核心含義與特性如下:
該詞直接源于傳統工藝:"pot ash"(鍋灰),指将草木灰在鐵鍋中煮沸、結晶制得的物質。現代化學中,"potash"廣義指含鉀化合物,狹義仍特指碳酸鉀 。
古代通過焚燒木材或海草獲取草木灰,經水浸、蒸發制得粗鉀堿,用于生産肥皂、玻璃(如中國古代玻璃工藝)及肥料 。
18世紀起,鉀堿成為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火藥、印染助劑。現代主要通過電解氯化鉀或礦鹽提取 。
"鉀堿"為碳酸鉀舊稱,現規範名為"碳酸鉀"(potassium carbonate),屬強堿弱酸鹽,水溶液呈堿性 。
強調其工業用途:陶瓷釉料、食品添加劑(E501)、消防幹粉滅火劑成分 。
苛性鉀(KOH,氫氧化鉀)為強堿,腐蝕性強;鉀堿(K₂CO₃)堿性較弱,安全性更高 。
"Potash"在農業領域常指氯化鉀(KCl)肥料,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物質 。
注:現代科技術語中建議優先使用"碳酸鉀"(potassium carbonate),"鉀堿"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行業語境。
“鉀堿”這一術語在不同語境下可能指代不同的化合物,需結合具體定義和用途進行解釋:
碳酸鉀(K₂CO₃)
氫氧化鉀(KOH)
曆史上“鉀堿”可能泛指含鉀的堿性物質,導緻碳酸鉀和氫氧化鉀均被冠以此名。現代化學中更傾向于将K₂CO₃稱為鉀堿,而KOH則明确稱為氫氧化鉀。
性質 | 碳酸鉀(K₂CO₃) | 氫氧化鉀(KOH) |
---|---|---|
狀态 | 白色結晶粉末 | 白色固體或片狀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 易溶于水、乙醇 |
吸濕性 | 強吸濕,易潮解 | 極強吸濕性 |
與CO₂反應 | 生成KHCO₃ | 生成K₂CO₃ |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場景或化學反應,可參考化工百科或專業化學資料。
不動産抵押借款插口條扣闩産品銷售稅金除數氮肥動态打印多程及折流換熱器二茂锇非交替烴非特殊性尿道炎給證人坐椅子官邸固定欄位方式矽肉芽腫固質環形結呼吸細支氣管炎焦化裝置結果文法繼發性标坑潰瘍切除昆克氏脈搏藜蘆屬淋巴管痔零用金謬論南山人壽保險公司内傷三甲吡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