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otash
钾碱(jiǎ jiǎn)是碳酸钾(K₂CO₃)的历史名称,源于其传统制备方式——从草木灰(含钾化合物)中浸取并蒸发结晶所得。其核心含义与特性如下:
该词直接源于传统工艺:"pot ash"(锅灰),指将草木灰在铁锅中煮沸、结晶制得的物质。现代化学中,"potash"广义指含钾化合物,狭义仍特指碳酸钾 。
古代通过焚烧木材或海草获取草木灰,经水浸、蒸发制得粗钾碱,用于生产肥皂、玻璃(如中国古代玻璃工艺)及肥料 。
18世纪起,钾碱成为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火药、印染助剂。现代主要通过电解氯化钾或矿盐提取 。
"钾碱"为碳酸钾旧称,现规范名为"碳酸钾"(potassium carbonate),属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 。
强调其工业用途:陶瓷釉料、食品添加剂(E501)、消防干粉灭火剂成分 。
苛性钾(KOH,氢氧化钾)为强碱,腐蚀性强;钾碱(K₂CO₃)碱性较弱,安全性更高 。
"Potash"在农业领域常指氯化钾(KCl)肥料,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物质 。
注:现代科技术语中建议优先使用"碳酸钾"(potassium carbonate),"钾碱"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行业语境。
“钾碱”这一术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指代不同的化合物,需结合具体定义和用途进行解释:
碳酸钾(K₂CO₃)
氢氧化钾(KOH)
历史上“钾碱”可能泛指含钾的碱性物质,导致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均被冠以此名。现代化学中更倾向于将K₂CO₃称为钾碱,而KOH则明确称为氢氧化钾。
性质 | 碳酸钾(K₂CO₃) | 氢氧化钾(KOH) |
---|---|---|
状态 | 白色结晶粉末 | 白色固体或片状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 易溶于水、乙醇 |
吸湿性 | 强吸湿,易潮解 | 极强吸湿性 |
与CO₂反应 | 生成KHCO₃ | 生成K₂CO₃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应用场景或化学反应,可参考化工百科或专业化学资料。
表皮癣菌属补相网路触须式电极催化对流管分部帐户高钴的格顿格氏试验工资削减横纹黄变症介电油酒石酸肼巨鸟开窍控诉者扩充内存两级气流输送干燥器力差零售审查麦角红质毛舌抹牡荆碱敲竹杠氢键键合剂套迭解除法外节挖战壕未发酵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