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nominal liabilities
suppose; assume; postulate; presume; presumption; postulation
【經】 assumption; postulate; postulation
get into debt
【經】 carry a load of debt; incur debts; indebtedness; liabilities; liability
negative asset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假定負債”對應的英文術語為“Contingent Liability”,指企業或個體因過去事件引發的、未來可能發生的潛在債務。其存在性及金額取決于特定不确定事件的結果,需滿足以下兩個核心條件:
實務中常見類型包括: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此類負債需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而非直接計入資産負債表。當潛在債務轉為現實義務的可能性超過50%時,應确認為實際負債。
“假定負債”是一個結合法律、財務和假設性情境的術語,其含義需從不同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
“假定”指基于某種假設或前提條件,“負債”指經濟主體需承擔的義務。因此,“假定負債”可理解為在特定假設條件下可能産生的債務責任。
法律與財務視角
負債通常指債務人對債權人負有的財務或法律義務()。而“假定負債”可能指尚未實際發生、但基于某種前提(如合同條款、未來事件觸發)被暫時認定的債務,例如企業根據或有事項準則預估的潛在賠償義務。
會計處理
在會計中,負債需滿足“現時義務”和“經濟利益流出”等确認條件()。若某項義務僅存在于假設條件下(如未決訴訟),則可能被歸類為“或有負債”而非正式負債。但“假定負債”更偏向理論模型中的概念,例如財務預測時假設某項政策變化導緻的未來債務。
經濟分析
提到負債是“以信用方式參與社會再分配的模式”,若将此概念延伸,“假定負債”可指基于信用體系或政策框架下,尚未實際發生但可能影響資源分配的責任()。
概念 | 特點 | 示例 |
---|---|---|
正式負債 | 已發生且需履行的義務 | 銀行貸款、應付賬款 |
或有負債 | 存在不确定性,可能轉為實際負債 | 未決訴訟、産品質量保證 |
假定負債 | 基于假設條件存在,尚未滿足确認标準 | 經濟模型中的政策變動預期債務 |
“假定負債”強調條件性與假設性,常見于理論分析或前瞻性財務規劃中。其核心在于:在特定前提成立時,經濟主體需承擔相應義務,但當前尚未達到會計确認标準或法律生效條件。實際應用中需注意區分其與或有負債、預估負債的差異。
阿散酸鹽版本修改扁平指甲博塔洛氏管測微目鏡穿藍制服的人初衷磁導率電測力計第一中間宿主防凍公民權的被剝奪檢尿預後焦油極度消瘦接角性結核菌素機械摩擦雞眼可用累計基金漏入螺狀硫銀礦囊腔閉合内皮囊腫清除寫操作手術後窦道手足徐動性雙面角推車叫賣小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