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seudobaptigenin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計】 F
【醫】 pseud-; pseudo-
【醫】 indigo
【醫】 flavin; flavine; lyochrome
假靛黃素(Pseudobaptigenin)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異黃酮類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特别是假靛藍屬(Baptisia)植物如假靛藍(Baptisia tinctoria)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化學定義與結構 假靛黃素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化學名為5-羟基-3-(4-羟基苯基)-4H-苯并吡喃-4-酮,分子式為 $ce{C16H12O5}$。其結構特點是含有苯并γ-吡喃酮核心和兩個酚羟基,屬于異黃酮的衍生物。該化合物在植物中常以苷元(遊離态)或糖苷形式存在。
2. 植物來源與分布 假靛黃素是假靛藍(Baptisia tinctoria)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該植物傳統用于染料和草藥。此外,在野決明(Thermopsis lanceolata)等豆科植物中也有檢出。其名稱“假靛”直接關聯植物來源,而“黃素”表明其黃色結晶特性及黃酮類歸屬。
3. 藥理活性與用途 研究表明假靛黃素具有顯著生物活性:
4. 命名與詞典釋義 在漢英詞典中,“假靛黃素”對應Pseudobaptigenin,其釋義需包含:
參考文獻來源
赝靛黃素(假靛黃素)是一種天然有機化合物,其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如下:
結構中含有苯并吡喃酮骨架,并在3號位連接一個苯并二氧戊環基團(1,3-苯并二氧戊環-5-基),7號位為羟基(-OH)。這種結構使其具有典型的異黃酮特征。
如需更詳細的物化性質或供應商信息,可參考專業化學品數據庫(如、7)。
巴西胡椒鞭毛形成鼻隔炎兵學唱片簿當且僅當等值線繪制分類歸并公民證書弓形折流闆工作崗位故障尋找紅栗疹厚唇的恢複期療法結晶度淨化即時标志克布索丁礦質牙螺旋動脈前敲反射輕觸診肉芽腫痧子田徑停止錄制宏銅頭蝮蛇土馬ㄇ屬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