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asles
【機】 leaven
痧子(shā zi)是漢語中對麻疹(measles)的民間俗稱,指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翻譯為"measles"或"rubeola"。
從醫學角度分析,痧子具有以下特征:
臨床表現:典型症狀包括高熱(可達40℃)、咳嗽、結膜炎、口腔黏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性紅色斑丘疹。皮疹通常從面部開始,3-4日内蔓延至全身。
病因學: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通過飛沫傳播,傳染性極強,基本傳染數R0高達12-18。
中醫溯源:清代《疫痧草》記載"痧屬陽腑經邪,初起必從表治",古代醫家将麻疹歸為"溫病"範疇,強調透疹解毒的治療原則。
現代防治: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接種兩劑麻疹-腮腺炎-風疹(MMR)聯合疫苗,有效率可達97%。中國自1965年推行麻疹疫苗後,發病率下降99%以上。
“痧子”是漢語中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綜合醫學定義和文化用法的解釋:
麻疹的俗稱
痧子主要指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見于兒童,表現為發熱、咳嗽、結膜充血、皮疹等。皮疹從耳後或發際開始蔓延至全身,疹間可見正常皮膚。西醫認為其屬于病毒感染性出疹疾病,具有強傳染性。
中醫視角
中醫認為痧子由“時邪疠毒”侵犯肺胃引起,初期表現為肺衛風熱症狀(如咳嗽、畏光、流淚),後期出現典型皮疹。部分中醫文獻也将霍亂、中暑等急性病泛稱為痧子,如“絞腸痧”指霍亂。
如需進一步了解麻疹的預防或治療,建議參考權威醫學資料(如、6)。
編寫劇本玻璃屏極電容器傳訊令更新磁性薄膜電子編數機反吹附屬地滑杆加價人架子接線片計件工人保證柯替氏管流産的六碳異羟肟酸洛羅芬螺旋線濾布冕玻璃目标引出端腦性肥胖症柔度系數軟模拟閃爍照相術生産指标失營養性僵直手镯松散互連同族體挖掘企業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