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葬(huǒzàng),英语对应术语为cremation,指通过高温焚烧处理逝者遗体的殡葬方式。其核心含义及权威解释如下:
汉语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火葬"指"用火焚化遗体,将骨灰装入容器保存、埋葬或撒散的殡葬方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英语释义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将"cremation"定义为:
"the act of burning a dead body, usually as part of a funeral ceremony"(焚烧遗体的行为,通常作为葬礼仪式的一部分)。
来源:Hornby, A. S. et al.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宗教与习俗背景
佛教、印度教等宗教传统提倡火葬,认为其有助于灵魂解脱(如佛教"荼毗"仪式)。在部分西方国家,火葬率因环保观念提升而逐年增长。
来源:《大英百科全书》"Cremation"条目,2025年修订版.
现代法律规范
中国《殡葬管理条例》规定火葬区公民遗体应火化,禁止乱埋乱葬,骨灰可存放于陵园或撒入指定区域。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订.
标准化流程
遗体经防腐处理后置于耐火棺木中,在火化炉(cremator)内以870°C–980°C高温焚烧2–3小时,剩余骨灰经研磨后装入骨灰盒。
来源:国际殡葬协会(FIAT-IFTA)《火葬操作指南》,2023版.
环保要求
现代火化炉配备二次燃烧室与过滤系统,以减少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符合欧盟EU 2019/1924及中国GB 13801-2015标准。
来源:生态环境部.《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801-2015).
(注: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或官方文件,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读者可通过出版物名称检索原文。)
火葬是一种通过焚烧处理遗体的丧葬方式,其核心是将尸体火化成骨灰,再对骨灰进行安置或保存。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该词:
火葬指用火焚烧逝者遗体,并将骨灰装入容器(如骨灰盒)后进行埋葬、撒放或保存的行为。现代火葬流程通常包括:遗体确认→告别仪式→火化手续办理→遗体火化→骨灰处理(如土葬、寄存或撒入自然)。
若需了解具体操作细节或不同地区政策,可参考民政部门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