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active node
move about; ploy; activity; campaign; function; movement
【計】 activity
【醫】 activity; cine-; kine-; kinesio-
【計】 node; node point
【化】 nodal; nodal point; node
【醫】 Gaussian points; nodal points
【經】 node
活動節點(Active Node)的漢英詞典解析
在計算機科學與網絡技術領域,活動節點(英文:Active Node)指分布式系統中當前處于運行狀态、可執行計算任務或參與數據處理的網絡節點。與備用節點(Standby Node)相對,活動節點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實時響應能力與任務承載功能。
狀态屬性
功能角色
計算機網絡:
活動節點指參與路由選擇或數據傳輸的網絡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需滿足實時數據轉發需求。
來源:RFC 7927(IETF對網絡節點狀态的分類标準)
軟件工程:
在狀态機模型中,活動節點表示當前正在執行的進程或線程(例如UML活動圖中的“動作節點”)。
來源:《UML精粹》Martin Fowler(ISBN 978-0321193681)
區塊鍊技術:
比特币網絡中的“全節點”若持續驗證交易并維護賬本,即視為活動節點,區别于僅存儲數據的歸檔節點。
來源:比特币開發者文檔(Bitcoin Core Glossary)
Tanenbaum《分布式系統:原理與範式》明确活動節點為“網絡中當前承擔服務責任的實體”(原書第4章)。
ISO/IEC 2382:2015 将“active node”定義為“可即時響應請求的處理單元”(條目編號 2121274)。
Kubernetes官方文檔描述活動Pod(節點)為“狀态為Running且服務流量”的實例。
注:以上來源基于公開學術标準及權威技術出版物,部分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可依據文獻名稱檢索原文。
活動節點是多個領域中的常見概念,在不同上下文中具有以下含義:
核心定義
活動節點主要用于組織和管理活動中的元素,其名稱需反映活動本身。在業務活動監控(BAM)中,它是活動定義的父文件夾,包含數據項、業務事件等元素。例如采購訂單流程中,活動節點會包含訂單編號、審批事件等關聯項。
UML活動圖中的分類
在建模場景下,活動節點分為三類:
工作流中的狀态機制
在工作流系統中,活動節點可能包含以下狀态轉換:
标識與關聯性
活動節點常與唯一标識符(如ActivityID)關聯,既支持用戶自定義标識(如采購訂單號),也支持系統自動生成唯一ID。多個活動節點之間可建立關聯關系,形成業務觀察模型。
擴展說明:在BPMN等流程建模标準中,活動節點還可能細分為任務、子流程等類型,但核心功能仍圍繞流程控制與數據管理展開。需注意具體實現可能因系統平台有所差異。
表式數據域長度标準尺寸布薩卡氏試驗赤道平面出隊大戶帶運機打印機列表澱粉繃帶二向縮聚工廠成套設備橫向熔接洪大的角狀彎曲家庭補助拷可靠通信礦物顯微鏡路賽特萘甲酸基耐油塗料茜酸丙酯人工粘性色子試圖和解受寄人手套式繃帶水電療法挽回局勢的方法微代碼驗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