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istletoe
槲寄生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一、【植物學定義】
槲寄生(hú jì shēng)是一種常綠半寄生性灌木,隸屬檀香目槲寄生科(Viscaceae)。其拉丁學名為 Viscum coloratum,英文通稱Mistletoe。該植物通過吸根(haustorium)寄生在槲樹、榆樹、楊樹等喬木的枝幹上,汲取水分和養分,但自身可進行光合作用。葉片對生呈革質,漿果呈白色半透明,内含黏性種子(viscin),借鳥類傳播繁衍。
二、【漢英釋義對比】
指一種寄生性植物,常生于喬木枝幹,葉常綠,果可入藥。
Mistletoe: A parasitic plant with white berries, traditionally used as a Christmas decoration, growing on broadleaf trees.
三、【文化象征與用途】
槲寄生在歐美被視為聖誕傳統裝飾物,象征愛與和平。習俗中,若兩人在懸挂的槲寄生下相遇,需親吻以祈吉祥(參考:英國民俗學會記錄)。
其幹燥帶葉莖枝稱“槲寄生”,性平味苦,歸肝腎經,具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作為森林生态系統的關鍵物種,為鳥類(如太平鳥)提供冬季食物,亦影響宿主樹木的生長動态(《中國植物志》)。
四、【權威文獻參考】
(注:因知識庫未提供實時網頁鍊接,以上引用來源均為公認權威出版物,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或圖書館獲取原文。)
槲寄生(學名:Viscum coloratum)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屬的常綠半寄生灌木,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文化内涵。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分類與形态
槲寄生為常綠小灌木,高30-80厘米,莖枝圓柱狀,常呈2-5叉狀分枝,節部膨大。葉對生,革質,呈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3-7厘米,淡綠色,基出脈3-5條。花單性,雌雄異株,淡黃色;果實為球形漿果,成熟時呈黃綠色或橙紅色,半透明,果肉含黏質物。
寄生特性
常寄生于麻栎、楊、柳、榆、蘋果、梨等落葉喬木上,通過吸根汲取宿主的水分和養分,形成“偏利共栖關系”。其種子通過鳥類傳播,黏附于樹枝後發芽,潛伏約5年才長出枝葉。
傳統功效
帶葉莖枝入藥,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中醫認為其可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主治腰膝酸痛、風濕痹痛、胎動不安等症。
現代研究
含黃酮類、多糖等成分,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環,總生物堿具抗腫瘤作用。需注意,過量寄生可能影響宿主生長,甚至導緻枝梢枯死。
西方象征
在歐美文化中,槲寄生是聖誕節的經典裝飾物,象征愛與和平。英國德魯伊教派曾視其為聖物,認為能驅邪避災。
東方應用
中國民間稱其為“凍青”“北寄生”,既作藥材,也因其四季常綠成為早春觀葉植物,部分景區形成獨特景觀。
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内蒙古等地,俄羅斯遠東、朝鮮、日本亦有分布。采收時割取帶葉莖枝,陰幹或沸水焯後曬幹,紮把貯存。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學描述或化學成分分析,可參考植物志或藥典(來源:、5、10)。
背側層本利安全不相交的并測試說明語言插口線端中繼線常預算支出船長的詳細海事報告電纜袖對比染色法二次近似感染度甘樹脂根尖隙孤立結點環上碘代反應抗流圈拉拔機零式預算氯萘油毛細管組件麻油面向路徑檢驗模塊互連語言排表抛射物適切四疊體鎖骨線特别緊急補救辦法調集振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