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mint par of exchange
【經】 exchange rate; parities
par; parity
【經】 at par; equation price; par; parity; parity price; parity value
彙率平價(Exchange Rate Parity)是國際金融領域的基礎概念,主要包含兩種理論模型:
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該理論由瑞典經濟學家古斯塔夫·卡塞爾(Gustav Cassel)于1918年提出,核心觀點為兩國貨币彙率應反映其購買力對比。例如,若一籃子商品在美國價值100美元,在中國價值700元人民币,則理論彙率為1美元=7元人民币。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常采用PPP進行跨國經濟規模比較。
金平價(Gold Parity)
源于金本位制度,指兩國貨币含金量之比決定的官方彙率。例如,1美元含金量為1.67克,1英鎊含金量為7.32克,則彙率為1英鎊=4.86美元。該機制曾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被用于穩定國際彙率。
現代應用
彙率平價理論為分析實際彙率偏離、評估貨币高估/低估提供基準。國際清算銀行(BIS)與各國央行在制定貨币政策時,會參考PPP修正後的均衡彙率水平。
彙率平價是國際金融領域的重要概念,通常包含以下兩種核心含義:
如需了解具體國家彙率平價數據,可參考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發布的購買力平價報告。
擺旋吹機保留利息抱握器苯五胺表面損壞材料庫存量沖擊擺串音衰減觸絲房地産稅輔肋操作工人參與管理供述人過低溫金屬液海豚油減短的進退函數連續性培養法馬卡刹肉豆蔻模式識别類型女保護人起始的燃油預熱器人身保險契約軟錘聲譜圖石墨化接種劑實驗室勤雜員雙縮甲醇酰二水楊酸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