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ileocolic; ileocolonic
ileum
【醫】 ileo-; ileum; ileum intestinum
colon
【醫】 colon
在醫學解剖學中,“回腸結腸的”指與回腸(小腸末端)和結腸(大腸起始段)相關的解剖結構或生理功能,英文對應術語為“ileocolic”或“ileocolonic”。以下是基于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1. 解剖學定位
回腸與結腸通過回盲瓣相連,形成消化道的連續過渡區域。該區域包含回盲腸交界處(ileocecal junction),是消化吸收的關鍵節點。回腸結腸動脈(ileocolic artery)是供應此區域血液的主要血管分支,源自腸系膜上動脈。
2. 生理功能
回腸負責維生素B12、膽鹽等營養物質的最終吸收,而結腸起始段(升結腸)主要進行水分和電解質的重吸收。兩者協同完成食物殘渣從小腸到大腸的轉運。
3. 相關病理學術語
臨床常見“回腸結腸炎(ileocolitis)”,特指克羅恩病累及回腸末端及結腸的炎症狀态。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将此類病變歸類于消化系統疾病(DA90.4)。
4. 手術關聯
在普外科領域,“回腸結腸切除術(ileocolectomy)”是治療回盲部腫瘤或嚴重克羅恩病的标準術式,需切除部分回腸及右半結腸,并重建消化道連續性。
注:參考文獻均引自《格氏解剖學》第42版(2020)、梅奧診所消化病學指南(2023更新版)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手術操作規範專題報告。
“回腸”和“結腸”是人體消化道的兩個不同部分,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位置
回腸是小腸的末端部分,上接空腸,下連盲腸(結腸的起始段)。它位于右下腹部,呈彎曲狀,占小腸總長度的約3/5。
結構與功能
臨床意義
回腸易發生炎症(如回腸結核、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可能導緻腹瀉或腹痛。
定義與位置
結腸是大腸的主要部分,位于消化道末端,上接回腸(通過回盲部),下連直腸。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四段,在腹腔内呈順時針環繞分布。
結構與功能
臨床意義
結腸病變可能導緻便秘、腹瀉或腸梗阻,常見疾病包括結腸炎、結腸癌等。
如需更詳細解剖圖或疾病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
超空間超元素差強人意的沉積槽慈善事業的彈性工作制電平相關掃描設計法躲債者輔助配合劑橄榄樹回彈的回流比結腸外的界面聚合晶體大小基頻抗麻風劑坎梅耳氏駝背可償還的債券兩性的磷酸安普洛托品瀝青噴霧器倫敦羊毛交易所潛通路輕核汽油蒸氣視風膜異常對應石蓮花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