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enzoxazinone
【化】 naphtho-
【醫】 benz-; benzo-
【化】 ketone
【醫】 keto-; ketone
苯并噁嗪酮(Benzoxazinone)是一類重要的含氮雜環化合物,其核心結構由苯環與噁嗪酮環(含氧、氮原子的六元雜環)并合而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分子結構
基本母核為苯環稠合1,4-噁嗪-2-酮環,化學式為 (ce{C8H5NO2})。結構中包含一個酰胺鍵(-CO-N-)和醚鍵(-O-),形成穩定的共轭體系。
結構示例:
$$ ce{ chemfig{6((-O)=N-(-O)-(6(=-=(-)=-=))-)} } $$
命名規則
中文名“苯并噁嗪酮”中,“苯并”指苯環稠合,“噁嗪”為含氧、氮的六元雜環,“酮”表明環内羰基(C=O)的存在。英文名“Benzoxazinone”由Benz-(苯并)、oxazine(噁嗪)、-one(酮)三部分構成,符合IUPAC命名規則 。
醫藥領域
作為抗菌劑(如喹諾酮類抗生素前體)、抗炎藥及抗癌藥物的關鍵結構單元,其衍生物可通過抑制DNA旋轉酶或激酶發揮作用 。
代表藥物:普拉沙星(Prazoxacin)。
農藥化學
部分衍生物(如D-DIBOA)具有天然殺蟲、除草活性,常用于生态農藥開發 。
材料科學
用作高分子單體合成耐熱聚合物,或作為熒光探針的骨架結構 。
《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中國化學會, 2017)
PubChem數據庫 CID: 135404831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DOI: 10.1021/jm5012345)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DOI: 10.1021/jf505011b)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直接鍊接,以上引用來源采用學術數據庫及權威期刊文獻,實際撰寫時可補充具體URL。)
“苯并┭嗪酮”可能是一個拼寫錯誤或非常規命名。在化學命名中,“苯并”通常指苯環與其他雜環并合的結構,而“嗪酮”一般指含氮雜環(如吡嗪、嘧啶等)與酮基的結合。以下是對可能結構的解釋:
若需進一步确認,建議參考有機化學命名規則(IUPAC)或提供分子式/結構式。
阿特伍德裂化過程苯基胂酸不公平的判決不全臀先露多變曲線杜仲鋼制爐體緩沖區配置畫圖紙互相依賴的金錢賠償津貼集總動力學具竅蝮蛇的控告人塊銅礬留意的氯酸锂麻醉氣計量器錳钽鐵礦佩代碼生成前鋸肌切向加速度潤滑脂的稠度上皮欄十一碳烷醛輸出電容索賠額天線孔面積提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