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ccusant; condemnator; informer; libellant; rapper
在漢英法律詞典中,"控告人"指在刑事案件中向司法機關提出指控,聲稱他人實施犯罪行為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個人或單位。其核心含義與英文法律術語中的"accuser" 或"complainant (in criminal context)" 相對應,具體釋義如下:
主體身份
控告人通常為犯罪行為的直接受害者、其法定代理人,或知悉犯罪事實并主動向司法機關報案/舉報的單位與個人。區别于民事訴訟的"原告"(plaintiff),控告人啟動的是刑事追訴程式。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10條關于報案、控告、舉報的規定;《元照英美法詞典》對"accuser"的釋義。
行為性質
指正式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書面或口頭控告,要求立案偵查或審理被控告人的涉嫌犯罪行為。英文表述為"to lodge a criminal complaint" 或"to accuse someone of a crime"。
來源:《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 中 "complainant" 詞條(刑事語境)。
與"自訴人"的區别
控告人通常向公訴機關(如檢察院)提出指控,由公訴機關決定是否提起公訴;而自訴人(private prosecutor)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案件,如虐待、诽謗等特定罪名。
來源:《中國刑事訴訟法》第210條自訴案件範圍。
權利與義務
控告人有權要求司法機關保護其個人信息,避免打擊報複;同時需承擔如實陳述的義務,誣告可能構成誣告陷害罪。
來源:《刑事訴訟法》第111條對控告人安全保障的規定;《刑法》第243條誣告陷害罪。
《元照英美法詞典》
定義"accuser"為:"在刑事程式中提出指控的人;尤指向治安法官告發犯罪并要求處罰被控告者的人"。
來源:法律出版社《元照英美法詞典》(2023修訂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英文官方譯本
将"控告人"譯為"accuser" 或"complainant"(如第110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來源: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Database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例句:
控告人向檢察機關提交了涉嫌受賄的書面材料。
英譯:
The accuser submitted written materials to the procuratorate alleging bribery.
通過以上法律語境下的定義與辨析,"控告人"的漢英對應概念得以明确,其核心在于刑事程式中的指控主體身份及行為屬性。
(注:因法律條文數據庫訪問限制,部分來源未提供直接鍊接,但标注的文獻名稱及條款可供讀者核查原始文本。)
根據相關法律解釋和司法實踐,控告人是指向司法機關或其他國家機關揭露違法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并要求依法處理的個人或單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說明:
核心定義
控告人是依法向國家機關(如公安、檢察院、法院)提出指控,要求追究違法失職行為的公民或組織。其既包括直接遭受侵害的被害人及其近親屬,也可能包括其他知情的公民。
主體擴展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控告程式或個案適用,建議通過檢察院等官方渠道咨詢。
保留液體冰凍割裂術丙階段酚醛樹脂酚醛樹脂C超額利得稅抽象算子串包底部構造低滲溶液非形式狀态圖鈣離子門閥理論關稅水準國内收入置焊接檢查琥珀酸循環減反射膜鉀石鹽基本慣例借方符號金屬陽極隔膜電解槽罹于時效的債權請求權濾網架皮奧特羅夫斯基氏試驗平均脈波時間清零條件轉移三氧化二铟删改記錄漱口劑提純器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