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後變址英文解釋翻譯、後變址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post indexing

分詞翻譯:

後的英語翻譯: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變址的英語翻譯:

【計】 X

專業解析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和彙編語言中,"後變址"(Post-indexing)是一種内存尋址模式,其核心特點是先使用基址寄存器的值訪問内存,完成數據加載或存儲後,再自動更新(變址)基址寄存器的值。對應的英文術語為Post-indexed Addressing。

詳細解釋與機制:

  1. 操作順序:

    • 處理器首先計算有效地址(Effective Address)。在純後變址模式下,這個有效地址通常直接就是基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 當前的值,不包含立即偏移量(但在某些架構的變體中可能包含一個固定的偏移)。
    • 使用這個有效地址執行内存訪問(讀取或寫入數據)。
    • 内存訪問完成後,處理器将變址量(Index)(通常是一個立即數或另一個索引寄存器的值)加到基址寄存器上,并将結果寫回基址寄存器。這個更新操作發生在内存訪問之後。
  2. 與"前變址"(Pre-indexing)的區别:

    • 前變址 (Pre-indexed Addressing):先計算 基址寄存器 + 偏移量/索引 得到有效地址,用該地址訪問内存,訪問後不更新基址寄存器(基址寄存器保持原值)。
    • 後變址 (Post-indexed Addressing):直接用基址寄存器的值作為有效地址訪問内存,訪問後更新基址寄存器(新值 = 基址寄存器原值 + 偏移量/索引)。
  3. 典型語法表示(以ARM彙編為例):

    • 後變址的常見語法形式是:LDR Rd, [Rn], #offsetLDR Rd, [Rn], Rm
    • 例如:LDR R0, [R1], #4
      • 步驟1:從 R1 寄存器當前值所指向的内存地址加載數據到 R0
      • 步驟2:将 R1 的值增加 4(字節),并将結果寫回 R1 (R1 = R1 + 4)。
  4. 主要應用場景:

    • 遍曆數組或數據結構: 這是後變址最常見的用途。例如,在循環中讀取一個數組的連續元素。每次加載一個元素後,基址寄存器自動指向下一個元素的地址,為下一次加載做好準備。
    • 實現棧操作: 在滿遞減棧等棧實現中,後變址可以用于出棧(POP)操作:從棧指針(SP)指向的地址加載數據後,立即增加棧指針(相當于釋放棧空間)。
    • 高效的連續内存塊訪問: 對于需要按順序訪問内存塊的指令序列,後變址可以減少顯式的地址計算指令,提高代碼密度和執行效率。

權威性參考來源:

  1. ARM 架構官方文檔 (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這是定義ARM指令集和尋址模式的權威文檔。其中會詳細說明 LDR (Load Register) 等指令的後變址尋址模式語法、操作語義和適用場景。ARM官方文檔可在其開發者網站獲取(需注冊)。
  2. 計算機體系結構經典教材:
    • David A. Patterson and John L. Hennessy,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RISC-V or MIPS Edition). 該書在講解指令集和尋址模式時,通常會涵蓋變址尋址的概念,包括後變址。
    • Andrew S. Tanenbaum, "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該書也會在彙編語言和處理器設計部分讨論尋址方式。
  3. 彙編語言編程指南: 針對特定處理器架構(如ARM, MIPS, x86 - 雖然x86本身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後變址,但有類似效果的指令如 LODS)的彙編語言書籍或官方編程指南,會具體說明該架構支持的尋址模式及其用法。例如ARM的彙編器手冊。

"後變址"是一種高效的内存尋址模式,其核心在于"先用後改"——先使用基址寄存器的當前值進行内存訪問,訪問完成後立即按指定的偏移量更新基址寄存器。它特别適用于需要順序訪問内存的場景(如數組遍曆、棧操作),能簡化代碼并提升效率。理解其與前變址的區别是掌握該概念的關鍵。

網絡擴展解釋

後變址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一種内存尋址方式,主要用于處理數據加載/存儲時的地址計算。其核心特點在于先傳輸數據,後更新基址寄存器。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流程

後變址(Post-indexing)在指令執行時分為兩步:

例如,指令 LDR R0, [R1], #8 的執行過程為:

2.核心特點

3.與前變址的區别

特性 後變址 前變址
運算順序 先傳輸數據,後計算地址 先計算地址,後傳輸數據
基址寄存器更新 自動更新(回寫) 通常不更新(除非顯式指定回寫)
指令格式 LDR Rd, [Rn], #offset LDR Rd, [Rn, #offset]!

4.示例解析

LDR R0, [R1], #8 為例:

後變址通過簡化地址計算和回寫操作,提升了代碼效率,尤其在需要連續訪問内存的場景中優勢明顯。需注意與前變址(如 LDR R0, [R1, #8]!)區分,兩者在運算順序和寄存器更新機制上截然不同。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抱頭鼠竄苯環編目數據集撥定材料程式變溶劑洗脫第二楔骨二五混合進制廢品數格式控制符共同資本光學異常慣性聲抗固定的消耗量喉頭的吉尼耶圖紀實昆蟲諾卡氏菌累加值鄰苯二甲酰谷氨酸面部播散栗粒狀狼瘡默示允諾耐久性内模式熔封容器熔鑄法贖償證書梭狀細胞組織塑性範圍提示即付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