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implied assumpsit
【法】 communication by implication; imply
consent; promise
【醫】 consent
【經】 promises
默示允諾(Implied Promise)是法律術語,指當事人未通過明示語言表達但通過行為、交易習慣或特定情境可推斷其存在的承諾。該概念在合同法中具有重要實踐意義,其效力認定需結合主客觀要素綜合判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2條與第60條,默示允諾的成立需滿足三要件:①當事人存在可推知的真實意思表示;②符合行業慣例或交易習慣;③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例如房屋租賃合同中,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的行為可視為對續租條款的默示承諾。
英美法系中,默示允諾分為事實默示(Implied-in-fact)與法律默示(Implied-in-law)。前者通過雙方行為推定,後者由法律直接規定,《美國統一商法典》第2-314條即規定商品銷售默認包含適銷性默示擔保。
權威法律詞典《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第11版第924頁明确定義:默示允諾是"通過當事人行為而非明示語言産生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該概念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CISG)第9條中亦有體現,強調國際貿易慣例的默示效力。
中國司法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終347號判決書确立的裁判規則顯示,默示允諾的認定需嚴格審查"持續性履行行為"與"行業慣例"的對應關系,避免擴大解釋損害當事人權益。
“默示允諾”是法律術語,指通過行為或沉默等非直接方式表達的同意或承諾。以下是詳細解釋:
對比項 | 默示允諾 | 明示允諾 |
---|---|---|
表達方式 | 行為、沉默、慣例 | 口頭、書面等直接聲明 |
判斷難度 | 需結合情境推斷 | 直接明确 |
常見場景 | 合同履行、交易習慣 | 正式協議、書面承諾 |
默示允諾的認定需謹慎,避免單方面推定。建議在重要事務中采用明示方式,減少糾紛()。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款,可參考《民法典》相關司法解釋。
白朊檢驗器半面電路變型器渡船附庸風雅宮刑果糖苷哈-埃二氏試驗海明校驗後備法回轉磁性頻率姜屬肩胛岡關節盂的角膜下颌反射結節間的緊密性金屬取代開答羅裂化過程磷酸核糖甙螺旋槳風扇美國法律實證主義皮對角肌普通鋼軟禁入籍的砂輪機嗜鉻細胞手袋雙親的脫水幹燥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