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post indexing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医】 meta-; post-; retro-
【计】 X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中,"后变址"(Post-indexing)是一种内存寻址模式,其核心特点是先使用基址寄存器的值访问内存,完成数据加载或存储后,再自动更新(变址)基址寄存器的值。对应的英文术语为Post-indexed Addressing。
详细解释与机制:
操作顺序:
与"前变址"(Pre-indexing)的区别:
基址寄存器 + 偏移量/索引
得到有效地址,用该地址访问内存,访问后不更新基址寄存器(基址寄存器保持原值)。典型语法表示(以ARM汇编为例):
LDR Rd, [Rn], #offset
或 LDR Rd, [Rn], Rm
LDR R0, [R1], #4
R1
寄存器当前值所指向的内存地址加载数据到 R0
。R1
的值增加 4
(字节),并将结果写回 R1
(R1 = R1 + 4
)。主要应用场景:
权威性参考来源:
LDR
(Load Register) 等指令的后变址寻址模式语法、操作语义和适用场景。ARM官方文档可在其开发者网站获取(需注册)。LODS
)的汇编语言书籍或官方编程指南,会具体说明该架构支持的寻址模式及其用法。例如ARM的汇编器手册。"后变址"是一种高效的内存寻址模式,其核心在于"先用后改"——先使用基址寄存器的当前值进行内存访问,访问完成后立即按指定的偏移量更新基址寄存器。它特别适用于需要顺序访问内存的场景(如数组遍历、栈操作),能简化代码并提升效率。理解其与前变址的区别是掌握该概念的关键。
后变址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一种内存寻址方式,主要用于处理数据加载/存储时的地址计算。其核心特点在于先传输数据,后更新基址寄存器。以下是详细解释:
后变址(Post-indexing)在指令执行时分为两步:
例如,指令 LDR R0, [R1], #8
的执行过程为:
R0
从 R1
当前指向的内存地址读取数据;R1
的值自动增加偏移量 8
。特性 | 后变址 | 前变址 |
---|---|---|
运算顺序 | 先传输数据,后计算地址 | 先计算地址,后传输数据 |
基址寄存器更新 | 自动更新(回写) | 通常不更新(除非显式指定回写) |
指令格式 | LDR Rd, [Rn], #offset |
LDR Rd, [Rn, #offset]! |
以 LDR R0, [R1], #8
为例:
R1
初始值为 0x1000
,内存地址 0x1000
存储数据 42
;R0 = 42
,R1
变为 0x1008
。后变址通过简化地址计算和回写操作,提升了代码效率,尤其在需要连续访问内存的场景中优势明显。需注意与前变址(如 LDR R0, [R1, #8]!
)区分,两者在运算顺序和寄存器更新机制上截然不同。
白鼠肠伤寒肠系膜后部的程师学会此外大脑侧裂前水平支对称卵裂对称性禁阻方栓槽铣床分界板腹部手术关联的估值过高行程计和数分量环状软骨切除术奸磷光假单胞菌硫酸腺苷酰转移酶片状石墨析出平法上的优先权前白蛋白乔木的请兑噻吩酮生殖裂双边税务条约双目镜脱硫弧菌外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