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醉”在漢英詞典中定義為“因過量攝入酒精導緻身體機能與意識狀态發生改變的行為”,對應的英文詞彙為“drunk”或“intoxicated”。該詞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生理狀态描述
指人體血液中酒精濃度(BAC)達到一定阈值後引發的神經抑制反應,表現為肢體協調性下降、語言含混、判斷力減弱等特征(參考《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醫學上通常将BAC≥0.08%作為法定醉酒标準,該數據源自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交通安全研究。
法律界定
在英美法系中,“drunk”屬于明确的法律術語,《布萊克法律詞典》第11版将其定義為“因酒精攝入導緻明顯喪失正常行為控制能力的狀态”,這種狀态下的駕駛行為構成刑事犯罪(DUI)。中國大陸《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條亦規定血液酒精含量≥80mg/100ml屬于醉酒駕駛。
文化引申義
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第二幕第三場通過“Drunk hath made me bold”等台詞,賦予該詞“暫時性精神解放”的文學意象。這種文化解讀被收錄于《諾頓英國文學選集》注釋版,反映出醉酒在文學創作中的象征功能。
“喝醉”指因飲酒過量導緻身體機能和意識狀态發生變化的生理現象。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人體攝入酒精後,血液中乙醇濃度達到一定阈值,引發神經抑制、行為失控的狀态。
2. 生理機制
• 乙醇通過胃腸吸收進入血液,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
• 血液濃度達0.05%-0.1%時出現微醺,0.3%時明顯步态蹒跚,0.7%可緻死
3. 典型表現
•行為異常:語言增多、情緒亢奮或暴躁
•運動失調:平衡能力下降導緻步履蹒跚
•意識障礙:嚴重時出現昏迷或呼吸抑制
4. 個體差異
因肝髒代謝能力不同,酒量存在顯著差異。部分人可能因基因缺陷導緻乙醛堆積,出現臉紅等反應
5. 文化釋義
漢字"醉"由"酉"(酒器)與"卒"(終結)構成,本義指飲酒至極限狀态
健康提示:長期或過量飲酒可能導緻肝硬化、神經系統損傷。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攝入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薄片制品伯努利方程測定井深差,差别産生紅色光覺的成滑膜細胞沖擊觸診膽汁流出迪爾克氏肉芽腫低硫的分節符公衆鲑油估計淨利黑棘皮症睫狀肌切開術擴充狀态表臨界冷卻速度盆七水錳礬三氟化铈神經營養的麝香草腦噴霧視束上核雙螺帽螺栓雙主動脈碳循環桶子外國氣派的歪扭副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