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contract stipulated price
在漢英法律語境中,"合同規定價格"指締約雙方通過書面協議明确約定的商品或服務交易金額,具有法律約束力。該術語的構成與效力可從以下五方面解析:
法律定義
根據《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合同價格(Contract Price)是"當事人協商确定并載入合同條款的對價金額,構成債務履行的核心義務"。其核心特征包括确定性(Definiteness)和可執行性(Enforceability),需滿足《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CISG)第14條關于價格條款"明确或可通過合同确定"的要求。
構成要素
有效合同價格需包含:①貨币單位(如USD/RMB);②計算基準(固定價、成本加成價等);③調整機制(通脹指數、彙率波動條款)。中國《民法典》第510條規定,約定不明确時可參照籤約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
法律效力
美國《統一商法典》(UCC §2-305)規定,若價格條款缺失但存在締約意向,合同仍可成立,價格按"交貨時的合理價格"執行。該原則在中國司法實踐中亦被最高人民法院(2020)民終字第482號判決書援引。
争議處理
價格糾紛通常依據合同解釋規則(Plain Meaning Rule)處理。英國上議院在Investors Compensation Scheme v West Bromwich BS 案中确立"商業常識優先"的解釋原則,中國《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七條則強調行業交易習慣的補充作用。
比較法視角
中美法律均承認價格條款的推定有效性,但美國法更側重"善意協商"(Good Faith Negotiation)要求(UCC §1-304),中國法則通過《價格法》第13條強化明碼标價的強制性。世界銀行《2021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該差異導緻中國合同價格争議解決周期比美國平均長14.3天。
(注:引用來源1為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ition,來源2為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來源3為中國人大網民法典全文,來源4為康奈爾大學法律信息研究所)
合同規定價格(簡稱合同價)是買賣雙方在合同中明确約定的交易金額,作為履行合同義務的支付依據。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如下:
合同價是雙方基于市場行情、成本核算和協商一緻達成的價格,具有法律約束力。它涵蓋交易商品或服務的全部費用,包括貨物單價、總價、運輸費、稅費等,形成完整的價格體系。在工程領域,合同價通常指中标價,即招标人與中标人在協議書中列明的金額。
構成範圍
包括基礎交易價格及附加費用(如運輸、稅費),部分合同還可能涉及履約保證金等條款。
價格形式
與預算價、中标價的關系
在工程合同中,預算價是施工方根據圖紙和定額計算的預期成本,而合同價則是雙方協商後的最終支付标準,通常等于中标價。
合同價并非絕對固定,若合同約定允許變更、索賠或補償,最終結算價可能因履行過程中的調整(如設計變更、市場波動)而發生變化。例如,工程竣工結算價可能包含額外補償金額,與籤約時的合同價存在差異。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合同規定價格既是交易的基礎,也需結合合同條款動态理解其最終執行标準。
阿亞拉氏指數不可抹儲存器雌獵犬當地庫存大型科學處理機電沉積塗法遞增比率保險單二級地址向量表二元合金發現機制浮動總線工業用石蠟骨折學恒河诃子交叉彙編扣除的臨時性帳戶内分泌衰竭的皮質性失語橋秤确證物散亂誤差生産率會計飾環石油赤字樹脂酸鐵條件前綴詞透明保護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