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submarine cable
海底電纜(Submarine Cable)是指敷設于海底、用于跨國或跨地區電信信號傳輸及電力輸送的專用線纜系統。根據應用領域可分為通信海底電纜和電力海底電纜兩類:
通信海底電纜
采用光纖技術,由多層防護結構組成,包括聚乙烯護套、鋼絞線铠裝層和銅管屏蔽層。全球99%的國際互聯網數據傳輸依賴此類電纜,典型傳輸速率可達250Tbps(來源:國際電纜保護委員會官網)。當前最長海底光纜系統"SEA-ME-WE 5"連接東南亞至西歐,全長20,000公裡(來源:《電信技術白皮書》2024版)。
電力海底電纜
主要采用交聯聚乙烯(XLPE)絕緣技術,額定電壓可達500kV。中國2024年建成的舟山500kV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使用世界首條500kV交聯聚乙烯海底電纜,輸送容量3000MW(來源: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年度報告)。
曆史發展方面,第一條跨大西洋電報電纜于1858年投入運營,但僅維持三周通信(來源:《大西洋電報公司曆史檔案》)。現代海底電纜系統設計壽命為25年,實際維護得當可延長至40年(來源:國際電信聯盟技術規範ITU-T G.977)。
敷設技術采用專用電纜船配合水下機器人(ROV),平均每日敷設速度約200公裡。最新環保型電纜已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防蛀層(來源:IEEE海洋工程期刊2025年6月刊)。
海底電纜(Submarine Cable)是指敷設在海底或水下,用于傳輸電能或通信信號的電纜系統,是現代通信和能源傳輸的重要基礎設施。以下從定義、分類、應用及技術特點等方面詳細解釋:
海底電纜由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組成,通常包含多層保護結構(如铠裝層、防水層等),以抵禦海水高壓、腐蝕和機械損傷。其核心功能包括:
海底通信電纜
主要使用光纖,具有高速、大容量、低延遲的特點,是國際通信網絡的骨幹。例如,連接各大洲的跨洋光纜。
海底電力電纜
多采用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適用于長距離電能傳輸,如海上風電場并網。結構上需加強铠裝層以應對海底複雜環境。
總結來看,海底電纜是連接全球信息與能源網絡的“隱形動脈”,其技術演進持續推動着經濟、科技與國家安全的發展。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案例或技術細節,可參考相關權威來源。
百升保存文件系統資源次要缺陷錯誤信號代特氏指節電氣單元的實用系統蒂欣科氏反應福-貝二氏法複合洞矽铋礦規定成本固态合成聚合物結紮線精工科學文獻索引連四硫酸鈉臨界狀态女性假兩性體偏身溫覺缺失前底段溶解力乳液異常視頻信號編碼器水粉漆糖蜜泥罨鐵皮投擲瓦耳薩耳瓦氏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