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national assembly
國民大會(National Assembly)作為政治學術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多重釋義。根據中國憲法框架,該詞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NPC),即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其英文對應詞為"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57條明确規定其法律地位及職能。
從比較政治學角度,該詞亦可指向其他國家的議會機構。例如法國第五共和國憲法定義的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采用單院制立法體系,與美國國會形成制度對比。此類機構通常包含立法權、財政監督權和行政問責權三大核心職能。
在曆史維度,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設立的國民大會制度,與現行中國政治體制存在本質區别。美國國會圖書館檔案顯示,該曆史機構采用代議制民主原則,行使制憲權與選舉權。
根據聯合國法律術語數據庫,現代國家議會體系中的"國民大會"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具體法律定義建議參考各國憲法文本,如中國憲法第62條詳細列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15項職權,法國憲法第24條界定國民議會的立法程式。
“國民大會”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時期的政治背景:
在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國民大會”指由各社團組織的群衆集會,通過集體決議表達對時局的看法,例如抵制《凡爾賽和約》籤字、反對日貨等行動。陳獨秀曾評價其作用為“指導政府”而非推翻政府,強調監督政府行為的重要性。
孫中山在1917年提出“國民大會”作為五權憲法體系中的最高政權機關:
1946年至1948年,國民黨政權兩次召開“國民大會”:
需注意“國民大會”與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無直接關聯。後者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國家權力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
“國民大會”在不同曆史階段分别指群衆運動、孫中山理論設計及國民政府實踐中的機構,其内涵隨政治變遷而變化,最終在2005年退出曆史舞台。
氨茴基本德法變體測錯打交道丁基醚二極管整流器發送器空非自願信托弗來明氏三重染劑公司利潤稅化學圖簡明識别系統寄存器指示位接受某人投标季節性風險抗花素闌尾周的肋間内韌帶連續伺服機構壟斷團體馬尼安氏喇叭運動唛頭腦油脂請求下一段信息氣體注射神經球水位控制器束源體積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