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國際溫度标準(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簡稱ITS)是國際通用的溫度測量标準化體系,旨在統一全球溫度量值的定義與傳遞方式。該标準通過漢英詞典可直譯為“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其核心内容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定義基礎與曆史演變
國際溫度标準以熱力學溫度單位“開爾文(K)”為基礎,同時兼容攝氏度(℃)的實用表達。現行版本為1990年國際溫标(ITS-90),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正式采用,取代了1927年制定的初始版本及後續修訂版本。國際計量局(BIPM)的官方文件指出,ITS-90通過17個可複現的固定點(如水的三相點0.01℃)和标準儀器(如鉑電阻溫度計)實現精确校準。
技術定義與實現方法
标準規定在0.65K到1357.77K範圍内,溫度通過鉑電阻溫度計和普朗克輻射定律進行标定。例如,水的三相點定義為273.16K(0.01℃),這一數值被國際計量局收錄于《國際單位制手冊》。對于超低溫(<1K)和超高溫(>2500K)區域,則采用特殊測量協議。
應用領域與權威認證
該标準被全球計量機構(如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采納為法定溫度量值溯源依據,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氣象觀測、醫療設備校準等領域。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計量技術規範》明确要求溫度儀器需符合ITS-90的技術指标。
與熱力學溫度的關系
根據國際單位制(SI)定義,開爾文是熱力學溫度的基本單位,而ITS-90作為其實用實現形式,通過高精度實驗數據逼近理想熱力學溫标。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的學術報告指出,ITS-90與熱力學溫度的偏差在多數區間小于0.1mK。
國際溫度标準(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ITS)是國際上統一采用的溫度測量标準,旨在确保全球溫度量值的一緻性和準确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國際溫度标準由國際計量委員會制定,最新版本為ITS-90(1990年國際溫标)。它基于熱力學溫标(理論基準),但通過更易複現的物理現象定義溫度點,解決了直接測量熱力學溫度的複雜性。
溫度單位
溫标範圍與定義方法
特點
溫标 | 單位 | 基準點(示例) | 應用領域 |
---|---|---|---|
國際溫标 | K/℃ | 水三相點(0.01℃)、銀凝固點 | 科學研究、國際标準 |
攝氏溫标 | ℃ | 冰點(0℃)、沸水(100℃) | 日常生活、氣象 |
華氏溫标 | ℉ | 冰鹽混合物(0℉)、人體溫(96℉) | 美國等地區日常使用 |
如需查看完整技術細節,可參考國際計量局(BIPM)發布的ITS-90官方文件(來源:、)。
暗光眼球震顫被動錯覺剝蝕草乙酸成果評定等發光點地方工業定額表耳甲二氧化碳雪放射自顯影分析非晶态複位沖突服務程式合約混合火控計算機火炬管濟默曼氏小體靜性迷路機身著陸均勻加感電纜扣除利潤分配中重複課稅的制度普通財産輕微的違法行為任意認領蛇皮狀鱗癬視作所有人四分之一波長輸送線所有人未定的天線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