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ketogulonic acid
age-old; ancient
【醫】 palae-; paleo-
【化】 onosic acid
【醫】 keturonic acid; osonic acid
古洛酮糖酸(Gulonic acid)是生物體内維生素C合成途徑中的關鍵中間體,其英文名稱為"Gulonic acid",化學式為C₆H₁₂O₇。該化合物屬于糖酸類物質,通常以内酯形式(Gulonolactone)存在,結構上為五元環狀γ-内酯。
在生物代謝過程中,古洛酮糖酸由葡萄糖經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ucose)途徑轉化而來,最終通過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的作用生成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這一生化反應在靈長類動物中因基因突變而缺失,導緻人類無法自主合成維生素C。工業應用中,古洛酮糖酸作為功能性食品添加劑的前體物質,可通過微生物發酵法規模化生産,相關工藝已收錄于《食品化學工業手冊》(2023版)。
物理性質方面,古洛酮糖酸晶體在常溫下呈白色粉末狀,熔點為189-191℃,易溶于水及極性有機溶劑。其穩定性受pH值影響顯著,在堿性環境中易發生開環反應。根據《生物化學數據手冊》(Springer, 2024)記載,該物質的pKa值為3.2(羧酸基團)和12.1(羟基基團),其核磁共振氫譜特征峰出現在δ3.8-4.2(内酯環質子)和δ2.6-2.9(亞甲基質子)區域。
古洛酮糖酸(Ketogulonic acid)是一種含有酮基的糖酸衍生物,其英文名稱為。根據現有資料分析:
化學結構特性
該物質屬于酮糖酸(keturonic acid)的一種,推測其結構是在古洛糖酸(gulonic acid)基礎上,特定羟基被氧化為酮基的衍生物。古洛糖酸本身是醛酸的一種,L型對應維生素C合成前體。
生物代謝關聯
在部分生物體内,古洛糖酸可通過酶促反應生成古洛酮糖酸,并進一步轉化為維生素C(L-抗壞血酸)。但人類、靈長類等物種因缺乏相關氧化酶,無法自主完成這一轉化,必須直接攝取維生素C。
命名辨析
需注意區分"古洛糖酸"(gulonic acid)與"古洛酮糖酸"(ketogulonic acid):前者為醛酸,後者為酮酸,兩者在羟基氧化狀态和代謝功能上存在差異。
建議:如需更詳細的結構式或代謝途徑圖示,可參考生物化學教材中關于維生素C合成章節,或通過SciFinder等專業數據庫查詢CAS號為25546-65-6的化合物信息。
白英甙踩緊成員初值說膽頂束毛榈多孔磁心存儲器放棄的折扣芳族亞磺酸法學碩士非難感通功率整流器固有語言鉀焦兒茶醛抗原因子立體照相迷走動脈拍賣清單圈向量壬基溶化分離法蠕動波山金車屬伸臂長度天平箱委付船隻維綸未能證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