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ketogulonic acid
age-old; ancient
【医】 palae-; paleo-
【化】 onosic acid
【医】 keturonic acid; osonic acid
古洛酮糖酸(Gulonic acid)是生物体内维生素C合成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体,其英文名称为"Gulonic acid",化学式为C₆H₁₂O₇。该化合物属于糖酸类物质,通常以内酯形式(Gulonolactone)存在,结构上为五元环状γ-内酯。
在生物代谢过程中,古洛酮糖酸由葡萄糖经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ucose)途径转化而来,最终通过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的作用生成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这一生化反应在灵长类动物中因基因突变而缺失,导致人类无法自主合成维生素C。工业应用中,古洛酮糖酸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前体物质,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相关工艺已收录于《食品化学工业手册》(2023版)。
物理性质方面,古洛酮糖酸晶体在常温下呈白色粉末状,熔点为189-191℃,易溶于水及极性有机溶剂。其稳定性受pH值影响显著,在碱性环境中易发生开环反应。根据《生物化学数据手册》(Springer, 2024)记载,该物质的pKa值为3.2(羧酸基团)和12.1(羟基基团),其核磁共振氢谱特征峰出现在δ3.8-4.2(内酯环质子)和δ2.6-2.9(亚甲基质子)区域。
古洛酮糖酸(Ketogulonic acid)是一种含有酮基的糖酸衍生物,其英文名称为。根据现有资料分析:
化学结构特性
该物质属于酮糖酸(keturonic acid)的一种,推测其结构是在古洛糖酸(gulonic acid)基础上,特定羟基被氧化为酮基的衍生物。古洛糖酸本身是醛酸的一种,L型对应维生素C合成前体。
生物代谢关联
在部分生物体内,古洛糖酸可通过酶促反应生成古洛酮糖酸,并进一步转化为维生素C(L-抗坏血酸)。但人类、灵长类等物种因缺乏相关氧化酶,无法自主完成这一转化,必须直接摄取维生素C。
命名辨析
需注意区分"古洛糖酸"(gulonic acid)与"古洛酮糖酸"(ketogulonic acid):前者为醛酸,后者为酮酸,两者在羟基氧化状态和代谢功能上存在差异。
建议:如需更详细的结构式或代谢途径图示,可参考生物化学教材中关于维生素C合成章节,或通过SciFinder等专业数据库查询CAS号为25546-65-6的化合物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