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點英文解釋翻譯、骨化點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ossification points
分詞翻譯:
骨化的英語翻譯:
ossification
【醫】 ossification; ossify; osteosis
點的英語翻譯:
a little; dot; drop; feature; particle; point; spot
【計】 distributing point; dot; PT
【醫】 point; puncta; punctum; spot
【經】 point; pt
專業解析
骨化點 (Ossification Center) 指在骨骼發育過程中,軟骨組織或結締組織内最早開始轉化為骨組織的特定區域。它是骨形成(Ossification)的起始部位,是理解骨骼生長和成熟的關鍵解剖學概念。
詳細解釋:
-
定義與核心過程:
- 骨化點是胚胎期或出生後骨骼發育時,間充質細胞聚集并分化為成骨細胞的部位。成骨細胞在此分泌骨基質(膠原蛋白和礦物質),逐漸将原始的軟骨或纖維組織模型替換為硬骨組織。這個過程稱為骨化或成骨。骨化點标志着骨骼中骨組織開始沉積的确切位置。
-
類型 (基于出現時間和位置):
- 初級骨化點 (Primary Ossification Center): 出現在胚胎期或胎兒期,是長骨骨幹(diaphysis)和大多數不規則骨、扁骨的主要骨化起始部位。例如,股骨的初級骨化點在胚胎第7-8周左右出現于骨幹中部。長骨的生長主要通過骨幹兩端(骨骺)的軟骨生長闆進行,但骨幹本身的骨化始于初級骨化點。
- 次級骨化點 (Secondary Ossification Center): 通常在出生後出現,位于長骨的兩端(骨骺,epiphysis)以及某些骨的突起部位(如股骨大轉子)。次級骨化點的出現時間各異,是判斷兒童骨骼年齡(骨齡)的重要依據。例如,股骨遠端的次級骨化點(形成膝關節的一部分)在出生後不久出現。
-
功能與意義:
- 骨骼生長的基石: 骨化點是骨骼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生長起點和核心區域。骨化過程從這些點向外擴展、融合。
- 骨齡評估的關鍵: 次級骨化點的出現時間、大小、形态以及它們與骨幹的融合時間(骨骺閉合)具有高度規律性。通過X光檢查這些骨化點的狀态,醫生可以評估兒童的骨骼發育程度(骨齡),這在兒科、内分泌科和法醫學中非常重要。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異可能提示生長發育異常或内分泌疾病。
- 理解骨骼形态: 複雜形狀的骨骼(如椎骨、骨盆)通常有多個骨化點(包括初級和次級),它們各自發育,最終融合成完整的骨。了解骨化點的位置有助于理解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可能的變異或畸形。
-
相關術語與概念:
- 骨化 (Ossification/Osteogenesis): 骨組織形成的全過程。
- 軟骨内成骨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大多數骨(尤其是長骨)的形成方式,先形成軟骨雛形,然後在軟骨内出現骨化點并逐步替換為骨。
- 膜内成骨 (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部分扁骨(如顱骨)的形成方式,骨直接在結締組織膜内形成,其起始點也可稱為骨化點。
- 骨骺 (Epiphysis): 長骨兩端在發育成熟前由軟骨構成的部分,内含次級骨化點。
- 骨骺闆/生長闆 (Epiphyseal Plate/Growth Plate): 骨骺與骨幹之間的軟骨層,是長骨長度增長的關鍵部位。次級骨化點在骨骺内形成,而生長闆則負責縱向生長,直到其最終骨化閉合(骨骺閉合)。
權威參考來源:
- 《格氏解剖學:臨床實踐的解剖學基礎》(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公認的解剖學權威巨著,詳細描述了全身骨骼的發育過程及各骨的骨化點出現和融合時間。
- 《兒科骨科學:理論與實踐》(Pediatric Orthopaedics: Theory and Practice): 深入探讨兒童骨骼生長發育規律,包括骨化點的評估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 美國放射學會 (ACR) 骨骼發育 (骨齡) 圖譜: 提供标準化的X光圖像,展示不同年齡兒童手腕等部位骨化點的典型表現,是評估骨齡的實用工具。
- PubMed Central (PMC): 可搜索到大量關于骨骼發育、骨化機制及骨齡評估的同行評議研究論文。例如,搜索關鍵詞 "ossification center development", "epiphyseal ossification", "bone age assessment"。
- 維基百科 - 骨化中心 (Ossification center): 提供基礎定義和分類概述,可作為入門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骨化點(Ossification center)是骨骼形成過程中的關鍵結構,指在軟骨或纖維膜性組織中出現鈣鹽沉積的初始區域,最終發展為成熟骨組織。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骨化點是骨組織發育的起始位置,通常表現為局部鈣鹽沉積。這一過程被稱為骨化(ossification),可分為膜内成骨和軟骨内成骨兩種類型。
-
形成機制
- 在軟骨或膜狀骨基礎上,中心部首先出現鈣鹽聚集,形成骨化點。
- 鈣鹽沉積後,周圍逐漸生成新骨質,外層被骨膜包裹,内部形成髓腔。
- 最終通過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協同作用,完成骨骼形态重塑。
-
生理與病理意義
- 正常發育:胚胎期骨骼發育依賴多個骨化點的有序激活,例如長骨生長端的骺闆。
- 修複過程:骨折愈合時,血腫内會形成臨時骨化點促進骨痂生成。
- 異常情況:部分病理狀态(如骨腫瘤或慢性炎症)可能引發異常骨化點,需結合影像學綜合判斷。
需注意與"鈣化點"的區别:鈣化點多指軟組織中的鈣鹽沉積(如肺結核痊愈後的病竈),而骨化點特指骨骼系統的正常/異常成骨過程。臨床診斷中需結合具體部位和臨床表現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罷黜貝切特氏綜合征産胨杆菌赤字支出鍛造機獨立粒子模型風壓角伏安特性骨神經痛恒流變壓器和平使者花粉培養活槽火焰光度法焦間距眷屬津貼卡丁氏試驗量熱彈李-懷二氏法淋巴組織切除術邁森氏合劑螨性皮炎迷路反射模拟運行目的目錄偏身神經衰弱錢莊切去雙重列冊排序碳五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