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lame photometry
blaze; flamboyance; flame; flare-up
【化】 flame
【醫】 flame
luminosity; magnitude
【電】 lintensity of light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火焰光度法(Flame Photometry),又稱火焰發射光譜法(Flame Emission Spectrometry, FES),是一種基于原子發射光譜原理的經典儀器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檢測溶液中堿金屬和部分堿土金屬元素的含量,具有操作簡便、成本較低的特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火焰光度法是指将待測溶液以霧化形式引入高溫火焰中,使金屬元素原子化并受熱激發至激發态。當激發态原子返回基态時,會發射出特定波長的特征光譜線。通過單色器分離這些譜線,并用光電檢測系統測量其強度,從而确定樣品中特定元素的濃度。該方法的核心在于不同元素具有獨特的發射光譜線(如鈉:589 nm,鉀:766 nm)。
樣品溶液經霧化器形成氣溶膠,與燃氣(如液化石油氣)和助燃氣(如空氣)混合進入燃燒器。火焰高溫(通常1500-3000°C)使溶劑蒸發、鹽類分解,金屬元素轉化為氣态原子,部分原子吸收能量躍遷至激發态。
激發态原子不穩定,返回基态時釋放能量,發射出元素特有的波長光輻射(如鈣:622 nm,锂:670 nm)。
光信號通過濾光片或光栅分光,選擇目标波長進入光電倍增管,将光強度轉化為電信號,最終通過校準曲線計算元素濃度。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驗證鍊接,此處引用權威出版物名稱及标準方法編號。實際撰寫時可補充DOI或ISBN編碼增強可信度。)
火焰光度法是一種基于原子發射光譜原理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測定堿金屬和堿土金屬元素(如鈉、鉀、鈣、鎂等)。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和特點:
火焰光度法以火焰為激發光源,通過高溫(1800-2500℃)使樣品中的元素原子化并激發至激發态。當激發态原子返回基态時,會發射特定波長的特征光譜,其強度與元素濃度呈正相關。定量關系通常用公式表示:
$$
I = a c^b
$$
其中,( I )為光強,( c )為濃度,( a )和( b )為與實驗條件相關的常數。
火焰光度計是核心設備,主要包括:
常用方法包括:
該方法由德國化學家本生(R.W.E. Bunsen)于1859年提出,1935年首台火焰光度計問世,标志着其進入實用階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