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rescribed form
advise; compasses; dividers; gauge; plan; rule
【醫】 gage; gauge
【計】 freeze frame
ceremony; formula; model; pattern; ritual; style; type
【化】 expression
【醫】 F.; feature; formula; Ty.; type
在漢英詞典語境下,“規定格式”指由權威機構或組織預先制定并正式頒布的、必須嚴格遵守的文件、數據或信息的标準化結構和表現形式。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素:
預先設定與強制性 (Prescribed & Mandatory)
指格式并非隨意制定,而是由官方、行業标準(如ISO)或特定機構(如教育部、稅務局)預先統一設定,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例如,中國教育部發布的《學位論文編寫規則》(GB/T 7713)即規定了學術論文的規定格式。牛津詞典将“prescribed”解釋為“formally laid down or established”,強調其權威性和必須遵循的特性。
标準化結構 (Standardized Structure)
指對文檔或數據的組成部分(如标題、章節、頁眉頁腳、字體字號、段落間距、必填字段)及其排列順序有明确、統一的要求。例如,中國國家标準的封面、前言、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均有規定格式。柯林斯詞典指出“format”包含“the general physical appearance of a book, magazine, or newspaper”,在規範文件中則特指這種外觀和結構的标準化要求。
統一表現形式 (Uniform Presentation)
指對呈現細節(如日期寫法“YYYY-MM-DD”、數字格式、計量單位、圖表标注)的嚴格規範,确保信息清晰、一緻且無歧義。例如,財務報表必須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格式呈現數據。韋氏詞典将“format”引申為“a standardized arrangement for data”,強調其統一性。
目的與作用 (Purpose & Function)
确保信息的規範性、可比性、可處理性及法律效力。例如,合同采用規定格式(如住建部制定的示範文本)可減少條款歧義;學術期刊要求規定格式(如APA/MLA)便于文獻檢索與學術交流。劍橋詞典強調“format”用于“organizing information so that it can be easily read or processed”。
權威來源參考:
“規定格式”通常指在公文或正式文件中,對内容結構、書寫要求等制定的規範性标準。以下是詳細解釋:
規定格式是用于規範特定事務或文件的寫作形式,确保内容統一、結構清晰。它既是公文寫作的框架,也包含具體條款的約束力。
标題
正文結構
籤署與日期
以《XX學校教學管理規定》為例:
如需查看完整的格式範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阿貝氏折射計半活動轉發器背唇邊列表法鼻部匐行潰爛性痤瘡長頭放大系統芳族羧酸發送狀态變量肥胖性糖尿負離子聚合輔助輸入輸出觀察闆憨厚的混合聽審吉貝油矩陣定理勞教卵角蛋白羅斯湯氏氣喘煤之碳化内皮性白細胞強鍵帶氣吹制地瀝青繞阻機商號水腫形成調查結果筒飛邊清除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