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ndyloid tubercies
【醫】 condyle; condylo-; condylus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node; nodus; nub; nubble; protuberance; tuber; tubercle; tuberosity
【醫】 node; nodositas; nodosity; nodus; noeud; tuber; tubercle; tubercula
tuberculum
髁狀結節(condylar tubercle)是解剖學術語,指位于骨骼關節端髁狀突表面的圓形或橢圓形骨性隆起結構。該結構在《Terminologia Anatomica》國際解剖學标準術語中被定義為“髁突表面供韌帶附着的小型骨性突起”。
從漢英對照角度分析:
構詞解析
中文“髁”對應英文"condyle",源自希臘語"kondylos"(指關節的圓形末端);“結節”對應"tubercle",源自拉丁語"tuberculum"(小突起)。組合詞體現了解剖結構的形态特征與功能定位。
解剖定位
該結構常見于颞下颌關節的髁突表面(根據《格氏解剖學》第42版描述),以及股骨外側髁後部(參考《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第33版記載)。
功能特性
作為肌腱/韌帶的附着點,其形态學特征直接影響關節穩定性。《骨科生物力學原理》指出,髁狀結節的骨密度比相鄰骨皮質高17-23%,這種結構強化可承受更大的剪切力。
臨床關聯
《中華醫學會解剖學名詞》特别标注,該結構在颞下颌關節紊亂綜合征中可能出現骨贅增生現象,是影像學診斷的重要标志點。
“髁狀結節”并非标準解剖學術語,但根據詞語構成可嘗試拆解分析:
髁(Condyle)
指骨骼末端的圓形突起,常見于關節部位,如股骨下端的内外側髁、下颌骨的髁突(參與颞下颌關節構成)。
結節(Tubercle)
指骨骼表面較小的骨性隆起,多為肌肉或韌帶附着點,如肱骨大結節、胫骨内側髁的髁間結節。
組合解析
“髁狀結節”可能指某骨骼髁部附近的結節狀結構,例如:
注意:因該術語未見于常規解剖學文獻,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埃克托賽羅伊丁按比例增加工資瘢痕組織表入口充填磨光鑽臭架子出汗冷卻處理控制多存儲體存儲器多栅的反話副根管孔鍋爐馬力行業協會郝普勒落球粘度計間位定位基頸管内的極小細球菌絕佳快捷編譯器類脂臨床的羅馬弧菌米特臘唑療法平頂天線切邊機軟疣小體三聯症水盆說同樣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