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後元素英文解釋翻譯、锔後元素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transcurium element
分詞翻譯:
锔的英語翻譯:
curium
【醫】 Cm; curium
後的英語翻譯: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元素的英語翻譯:
element
【計】 E
【化】 element
【醫】 element
專業解析
锔後元素(Post-Curium Elements)是核化學與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指原子序數大于锔(Curium,原子序數96)的所有人工合成超鈾元素。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範圍
- 位置界定:锔後元素起始于锫(Berkelium,原子序97),終止于目前已知最重的元素鿫(Oganesson,原子序118)。
- 超鈾屬性:均屬于超鈾元素(Transuranium Elements),即原子序大于92(鈾)的元素,自然界中極微量存在或完全由人工合成。
- 合成特性:通過粒子加速器中的核反應(如重離子融合、中子俘獲)人工制備,半衰期普遍極短,化學性質研究依賴微量實驗。
二、典型元素示例
- 锫(Bk, 97)與锎(Cf, 98):首批合成的锔後元素,用于中子源與核醫學靶材。
- 镄(Fm, 100)與钔(Md, 101):紀念物理學家費米(Fermi)和門捷列夫(Mendeleev),産量極低僅用于基礎研究。
- 鉨(Nh, 113)、镆(Mc, 115)等:第7周期新元素,性質驗證依賴理論計算與單原子化學實驗。
三、科學意義與挑戰
- 擴展周期表:推動元素周期律在超重區的驗證,探索“穩定島”理論(預測某些超重核相對穩定)。
- 技術瓶頸:合成難度隨原子序增加呈指數級上升,需高能加速器與毫秒級衰變檢測技術。
- 化學行為研究:受相對論效應影響,可能出現非常規化合價(如鉛的+2價穩定性)。
權威參考來源: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元素命名指南》
- 美國化學會《無機化學命名法》(Red Book)
- Springer《超鈾元素化學》(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 and Transactinide Elements)
- 核化學教材《現代核化學》(Modern Nuclear Chemistry)
網絡擴展解釋
“锔後元素”這一表述可能存在表述偏差或筆誤。若指元素周期表中锔(Curium,符號Cm,原子序數96)之後的元素,其相關概念需結合以下信息理解:
1.锔(Curium)的基本性質
- 锔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屬于锕系,原子序數96,化學性質與稀土元素相似,主要用于科研領域(如α粒子源)。
2.“锔後元素”的可能含義
- 超锔元素:通常指原子序數大于96的元素,即從97號锫(Berkelium, Bk)到目前已合成的118號元素(Og)。這些元素均為人工合成,極不穩定,半衰期極短。
- 超鈾元素:原子序數大于92(鈾)的元素,包含锔及之後的元素,但“锔後”更特指96號之後的元素。
3.典型锔後元素舉例
- 锫(Bk, 97):首個超锔元素,通過α粒子轟擊锔同位素合成。
- 锎(Cf, 98):中子源應用廣泛(如癌症治療)。
- 锿(Es, 99):半衰期僅約20天,研究用途為主。
- 镄(Fm, 100):僅在核試驗殘留物中微量發現。
4.合成與挑戰
- 通過重離子加速器或核反應堆中的中子俘獲反應合成,如:
$$
^{238}text{U} + ^{12}text{C} rightarrow ^{246}text{Cm} + 4n
$$
- 因高放射性和短半衰期,分離與保存難度極大。
5.研究意義
- 驗證元素周期律擴展性。
- 探索超重元素“穩定島”假說(某些超重核可能相對穩定)。
若需更準确的術語定義或具體元素數據,建議提供更明确的上下文或修正術語表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埃施魏勒-克拉克反應奧爾氏現象暴風驟雨包租北美山茱萸邊框承諾的沉迷于充電率磁盤傳輸時間電石入水式乙炔發生器低共熔冰鹽合晶點非法買賣的否決權甘氨酰胺宏指令定義交上進出口稅計時電位滴定曲線抗生物素藍晶石兩次輸入的時間間隔量子躍遷硫酸铷鎳屬性值絲胨聽力學家同意證書網絡節點萬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