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絕緣體”指具有極高電阻、阻礙電荷定向移動的物質。其核心特征與工程應用如下:
電學定義
絕緣體(Insulator)指電阻率超過 $10 Omegacdottext{m}$ 的材料,價帶與導帶間存在寬禁帶(通常 >3 eV),常溫下自由電子極少。典型例子包括陶瓷($text{Al}_2text{O}_3$)、橡膠(天然/合成)、玻璃及幹燥木材。
微觀機制
原子核對價電子束縛力強,電子難以脫離原子核形成自由載流子。能帶理論表明,滿帶與空帶間禁帶寬度 $E_g$ 滿足:
$$ E_g gg kT $$
其中 $k$ 為玻爾茲曼常數,$T$ 為熱力學溫度。
電力安全
高壓輸電線塔采用陶瓷絕緣子(如盤形懸式絕緣子),擊穿電壓達 100 kV 以上,防止電流洩漏至支撐結構。
電子封裝
環氧樹脂模塑料(EMC)封裝集成電路,其體積電阻率 >$10^{15} Omegacdottext{cm}$,阻隔引腳間短路風險。
特性 | 絕緣體 | 導體 |
---|---|---|
電阻率 | >$10 Omegacdottext{m}$ | <$10^{-5} Omegacdottext{m}$ |
載流子密度 | $<10^{10} text{cm}^{-3}$ | $>10^{22} text{cm}^{-3}$ |
溫度系數 | 負溫度系數 (NTC) | 正溫度系數 (PTC) |
權威參考來源:
- 《牛津物理學詞典》能帶理論條目
- 美國物理學會《應用物理評論》電介質專題
- IEEE Std 4-2013 高電壓試驗标準
- 《電子封裝材料學》(清華大學出版社)
“絕緣體”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在常規條件下難以導電或導熱的一類物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絕緣體的核心特征是其内部自由電荷極少,無法形成有效電流。在電學中,它表現為電阻率極高(通常超過$10 Omegacdot m$),例如橡膠、玻璃、陶瓷等;在熱學中,則表現為導熱系數低,如木材、泡沫塑料。
微觀原理
其絕緣特性源于能帶結構:價帶和導帶之間存在較寬的禁帶($E_g > 3 text{eV}$),電子難以獲得足夠能量躍遷到導帶。這種特性可通過薛定谔方程推導:
$$
hat{H}psi = Epsi
$$
其中周期性勢場導緻能級分裂為允帶和禁帶。
分類與實例
應用場景
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如電纜絕緣層)、電子元件封裝(防止短路)、建築保溫材料(岩棉隔熱)等領域。其擊穿電壓值(如空氣約$3 text{kV/mm}$)是工程設計的關鍵參數。
對比擴展
與導體(銅、鋁)和半導體(矽、鍺)形成連續譜系:導體禁帶寬度$E_g approx 0$,半導體$E_g < 3 text{eV}$。特殊情況下,絕緣體在高溫/強場中可能發生擊穿變為導體。
按月攤付剝奪資格保密文件表引用字符充電重整旗鼓單爪鉗定點表示法多計算機網絡紡伏恩氏傷寒菌殘渣概念模式設計格式檢驗貫葉佩蘭國内銷費核準書間接觸染可動控制可曲軸漂白油繞森酮酸韌皮纖維壬醣示波的適硫菌數字記號隨風倒的人特赦令聽性癫痫痛改前非